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中老年时报

“老小”共享家门口的幸福

日期:05-11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北辰区双环邨街碧春园社区是一个高层住宅小区,有2427户、4100多位居民,老人和儿童人口比例较高。近年来,社区党委以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工作为起点,聚焦各类人群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并持续深化“家在碧春”邻居节品牌,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日前,碧春园社区党委书记范佳瑶做客时报社区会客厅,分享了社区在打造“家门口”服务体系中的点滴故事。

  记者:今年我在社区采访时,很多老人都为年初营业的社区食堂点赞,那么,作为社区来讲,在打造“家门口”服务体系中,纳入助餐为老服务,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范佳瑶:为便利居民就餐,街道积极引入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创立碧春园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内嵌可现做现吃的一级老人家食堂,为辖区老年人和用餐需求群体提供午餐、晚餐服务。今年2月17日开业后,受到居民们好评。

  从社区来讲,为了进一步提升助餐服务水平,社区面向独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推出“爱心餐券”,方便他们免费到食堂就餐或享受网格员送餐上门服务。目前,助餐服务已覆盖辖区100余名老人,让“吃饭难”的老人吃上了“幸福餐”。在此基础上,社区还聚焦老年人生活需求,定期组织开展“银龄服务课堂”,为老年人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健康讲座、智能手机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开展爱心家政、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水电费缴纳和联合共建单位帮扶慰问等,不断充实“家门口”服务内容。

  记者:针对社区独居、高龄等老年人,社区在实施网格化管理上有哪些举措?

  范佳瑶:我们强调的是“暖心网格”编织24小时不间断安全网,首先是做好日常网格员入户工作。比如,前不久网格员宋静入户时发现,一户老人家中敲门无回应,联系其女儿通过摄像头得知老人洗澡时突发晕厥,摔倒无法起身,就迅速找来开锁师傅进屋营救;再比如网格员李家驹接到居民李大爷的求助后,立刻带上工具前往,帮李大爷修好水龙头,解了燃眉之急,他们的行动是社区网格管理工作的缩影。

  此外,社区还不断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为社区70余名60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和低保、残疾家庭安装红外感应设备及SOS一键报警器、智能烟感器,为2名患阿尔兹海默症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全方位监测重点人群的生活状况,第一时间反应处置异常问题,做到精准化管理,构建起“线上+线下”双重守护体系,为特殊老人筑起“安全防火墙”。

  记者:在关爱“一小”方面,社区链接各共建单位资源做了哪些亮点活动?

  范佳瑶:我们有两大类活动,首先是打造研学营地,把“课本”搬进“生活大课堂”。社区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整合辖区幼儿园、学校、非遗武术等“合伙人”资源,在举办传统文化、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同时,创新开展消防安全学习体验、创意手工、漆扇艺术品体验等特色课程,开展寒暑假“家在碧春”青少年研学营系列活动,联合社区合伙人“津吴门”开展“走进非遗——八极拳”活动,让青少年们了解非遗文化。2024年,社区共开展青少年研学营活动20次,参与人数300余人。

  其次是办好公益课堂,让周末时间成为“成长加油站”。每周六上午,社区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设周末公益课,形成“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双轨服务模式。并依托专业特长开设“非遗手工坊”“安全小剧场”等特色课程。让家长安心工作、孩子快乐成长。

  记者:围绕“一老一小”,今年社区还将创新开展哪些新服务?

  范佳瑶:今年,社区将汇聚更多资源,在社区“护春”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探索打造“护春·暖心铺”,通过“护春睦邻物品共享”“护春友邻帮帮团”“护春近邻积分兑换”“护春善邻手工坊”四大模块进一步激发党员中心户、志愿者、居民的自治活力。还将通过开展社区百家宴、青少年寒暑假研学营、银龄智能手机课堂、读书分享会、时光留影亭免费摄影等,将小活动汇聚大幸福,营造出和睦共处、互帮互助的邻里氛围,丰富社区“一老一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夯实“家门口”服务体系。

  记者 许 鑫

  本组图片 碧春园社区平日会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开展多项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许 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