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中老年时报

开辟离退休干部幸福新通道

日期:05-10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让离退休干部安享晚年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滨海新区区委老干部局因地制宜,充分借助社会养老发展成果,将离退休干部养老嵌入社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运行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形态,推动离退休干部从基本“养老”向品质“享老”不断延伸。

  资源沉到“家门口”

  实现“近”享养老

  “在社区建立老干部党支部,就是在社区为我们这些老党员建了‘第二个家’!”退休干部党员刘海义的这番话,道出了滨海新区离退休干部的心声。近年来,离退休干部养老形成“9073”分布格局,即90%选择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住进机构养老,滨海新区区委老干部局紧盯居家养老这一“绝大多数”,在“近”字上做足文章。

  组织设置贴近老同志。全区将处级及以下退休干部党组织关系全部转入居住社区,建立社区老干部党支部146个,让老同志能够就近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教育管理。同时,养老资源也向社区下沉,在街镇成立2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建立200余个日间照料中心(站),形成“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的服务网络。

  “我们对离休干部、有特殊困难退休干部纳入社区重点服务范畴,享受入托、入照、入户等政府购买服务。”新村街道正义里社区党委书记郭玉芬介绍,社区还落实嵌餐、嵌智、嵌康、嵌护“四嵌”服务,让老同志的“生活圈”自然转化为“养老圈”。据统计,全区社区每年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各类服务达5800余人次。

  服务送到“心坎上”

  实现“优”享养老

  “社区老人家食堂的饭菜软硬合口,营养搭配均衡,价格还实惠。”退休干部李全柱对社区的餐饮服务赞不绝口。在滨海新区,像这样的老人家食堂已有254个,提供从现场就餐到外卖送餐的多样化服务。

  为了让老干部享受优质养老服务,新区采取“政府购买+市场调节+公益志愿”多元服务方式,重点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在健康服务方面,针对特殊困难老同志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定期上门照护服务。离休干部郭玉霞家里就完成了适老化改造,签约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服务,“志愿者还经常来陪我聊天,真是无微不至。”郭玉霞激动地说。

  数字化赋能让养老服务更智慧。全区建设了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离休干部和局级退休干部安装援通呼叫器,拓展“一键呼”智慧养老场景。今年初,智慧平台成功监测到一位老同志深夜突发心脏病,及时施救使其转危为安。类似的水电、燃气等安全报警,平台日均处理20多起。新区老干部局还联合有关部门开设手机课堂,普及DeepSeek等科技知识,让老同志智享生活。

  此外,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协会、文艺团队、“银发聊天室”“三享课堂”等,为老同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选择。

  协力共绘“同心圆”

  实现“竞”享养老

  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滨海新区推动制定《关于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十余项政策,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在做好养老服务的同时,新区还注重发挥“银发力量”。通过“组织引领+自愿力量”模式,成立“老法官帮帮团”“老干部巡逻队”等6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建立5个老干部工作室。老同志们围绕理论宣讲、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年均参与2.2万余人次,结合“‘志’在滨城‘愿’生活更美好”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动员志愿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志愿服务220余次,受众3200余人次,为建设“四宜”美丽“滨城”贡献力量。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刘玉华,退休17年来组织志愿服务7600多次,参与志愿者达15.5万人次,其事迹被媒体宣传报道1100多次,成为新区老干部发挥余热的典范。

  从“养老”到“享老”,滨海新区通过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不仅解决了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需求,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区域特色的养老服务新路径。老同志们纷纷表示,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关爱让他们有了更多养老选择,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记者 刘长海  通讯员 北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