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
我的父母是辽宁丹东人。20世纪60年代初,为照顾无儿无女的伯父,他们成家后便离开故乡,远赴黑龙江谋生。六十多年过去,他们回丹东的次数屈指可数,更从未坐过飞机出门旅行。
自我迁居厦门后,多次邀请他们趁身体尚好,乘飞机来闽,看一看从未见过的南国风物与壮丽山河。但他们总担心我多花钱,一再劝我攒钱置业,早日购房安稳下来。直到我在厦门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仍婉拒前来,理由是我公婆也在厦门,不愿添麻烦,并常以“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为由推辞。这让我更加坚定:此生一定要带他们坐一次飞机,出去看看世界。
2022年3月,我写了一封家信,以书面形式向全家人表达了这一想法——父母不是我一个人的父母,须征求大家意见。获得支持后,我便开始筹备行程。幸得天助,那年秋天,家乡开通了直飞威海的航班。在我探亲结束准备返厦时,果断买了四张机票,带上大姐和父母,先飞威海,让他们感受一番母亲常挂嘴边的“海洋气候”,也在异乡度过一个别样的中秋。
我为父母和大姐都选了靠窗的座位,让他们看清窗外云霭蓝天,俯瞰大地上的城市村庄、江河山脉。我坐在母亲身旁,通过航班软件实时介绍飞行状态,一边留意她的身体反应,默默做好应急准备——做了一辈子医务工作,我却从未有一次飞行如这般忐忑。
抵达威海后,当地朋友热心驾车,带他们游览环海路、幸福门、猫头山等知名景点,让父母和大姐沉浸于碧海蓝天之间,感受威海秋日的天高云淡、绿水青山,欣赏公园里姹紫嫣红的花景与整洁统一的城市风貌。
我与从北京赶来团圆的弟弟、弟媳,一起陪他们去码头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赏黄昏日落、渔船归港,体验海鲜市场与早晚市集的烟火气;也带他们品尝胶东特色的鲅鱼馅饺子、鱼锅饼子、海鲜蒸锅,吃活蹦乱跳的皮皮虾、梭子蟹、贝类和杂鱼,当然还有中秋必备的月饼和威海最甜的无花果。
此次威海行,父母仿佛重回故里,却不至于触景伤情——黑龙江没有海,而丹东虽有海,却祖辈已逝、亲人寥落、故旧垂老。厦门太远也太热,威海成了最似故乡的存在,风物相近,饮食相通。
那一年中秋,我们一大家人难得在威海团聚,赏天上的月,吹人间的风,度过了最幸福的一个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