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魏静 刘允慜 魏同乐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以前走这段路,得时刻留意身后的电动自行车,现在人行道宽了,心里也踏实了!”近日,厦门海沧区马青路(石塘天桥段)东南侧,由厦门城建市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承建的慢行系统改造工程完工投用,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沿着崭新的人行道散步时,对道路变化赞不绝口。这段曾因设施挤占导致最窄处仅1米、行人与非机动车“抢道”的危险路段,经“空间重构+技术创新”改造后,变为“2.5米宽非机动车道+2米宽人行道”的双向通途,成为海沧区破解交通隐患、提升通行效率的生动开端。
不只是马青路,今年以来,海沧公安分局牵头协调住建、交通、市政等多部门,聚焦群众出行痛点,在商业中心、居民区路口、全域重点路段同步推进交通综合治理。一系列精准施策的民生工程,不仅提升了市民规范通行率、还缩短了高峰拥堵时长,更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便利,让城市交通更有温度,切实增强了群众出行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慢行道焕新 2.2米窄路变“双向通途”
此前,马青路(石塘天桥段)东南侧的慢行系统,因天桥建设占用空间,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人行道宽度仅剩2.2米。叠加树池、路灯杆、电力箱体等设施的挤占,部分路段最窄处甚至只有1米,行人与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抢道”通行的场景每天上演,尤其早晚高峰时段,老人、孩童出行的安全隐患格外突出。
海沧公安分局协调海沧区住建和交通局等单位共同破题。最终,改造工程以“空间重构+技术创新”为核心思路,将现状人行道重新规划为“2.5米宽非机动车道+2米宽人行道”的双向通行结构,还对局部宽度不足的路段进行向外拓宽,彻底告别“人车混行”的尴尬局面。
如今漫步该路段,崭新的人行道栏杆整齐排列,醒目的警示柱与清晰的交通标线相互配合,不仅划分出明确的通行区域,更让慢行系统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得到显著提升。
商业中心路口升级 1000辆次/小时 非机动车有了“专属通道”
“以前过这个路口,推电动自行车下地下通道得费半天劲,现在走专用道,跟着绿灯走就行,省心又安全!”在滨湖路与滨湖北二路交叉口,刚从阿罗海城市广场购物出来的市民陈女士,对改造后的路口非常满意。
作为海沧区商业核心地段的交通枢纽,滨湖路与滨湖北二路交叉口连接着阿罗海城市广场、正元新都汇两大商业综合体,以及天湖小区、禹洲尊海等多个大型居民区。据统计,该路口早晚高峰时段机动车流量超3000辆/小时,非机动车通行量则突破了1000辆次/小时,交通承载压力极大。
“改造前,该路口虽设有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流,但受早期场地规划限制,地下通道坡度较大。”海沧区道交办三级高级警长黄海解释说,因此不少非机动车骑行者为图方便,直接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与右转机动车“抢道”的现象频发,安全隐患突出。
在历经多轮现场勘查、方案论证后,警方牵头的改造工程于今年6月启动。工程通过硬化地面、移除低矮灌木,量身打造出4条宽2.5米的非机动车专用过街通道,彻底改变了非机动车“无专属空间”的现状。与此同时,路口还增设了4组非机动车信号灯,采用“红灯禁行、绿灯引导”的可视化管控模式,并与机动车信号灯精准联动,明确非机动车过街时段,避免与机动车通行冲突。此外,15块非机动车骑行指示牌、行人过街引导牌在路口及周边有序布设,全方位织密“安全指引网”。
自8月初完工试运行以来,该路口实现了“非机动车有专属通道、行人有清晰指引”的有序场景,市民规范通行率达95%以上。
居民区路口提速 “绿波带”优化 让通勤路少等红灯
位于嵩屿街道核心区域的沧虹路与海虹三路交叉口,周边分布着金龙花园、海尔国际等多个住宅小区及城中村,是不少市民“进岛通勤”的必经之路。早晚高峰时段,人流、车流量高度叠加,车辆加塞、行人随意过街的情况时有发生,路口拥堵成为常态,也成了市民通勤路上的“拦路石”。
海沧公安分局在充分调研后,以“分流提效、安全优先”为原则制定了改造方案:在原有5米宽人行道基础上,工程新增了5米宽非机动车专用道,通过物理隔离实现“行人走人行道、非机动车走专用道”,过街效率显著提升。
“通过将机动车和行人的信号灯分开设置,并将其与相邻路口联网联控,实现了‘绿波带’优化,”分局交警大队指挥室负责人王嶙解释说,“所谓‘绿波带’,就是根据路段车速,调整相邻路口信号灯的绿灯开启时间,让车辆在连续路口内尽可能遇到绿灯,减少停车等待。”改造后,该路口高峰时段拥堵时长缩短近一半,曾经的“堵点”变成了“通途”,切实缓解了周边通勤压力。
全域覆盖保安全 52个摩托车待行区 筑牢“防护墙”
针对辖区摩托车保有量较高、部分路口通行秩序混乱的问题,海沧公安分局同步推进摩托车待行区建设“全域攻坚”,联合城建市政公司,对全区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进行逐一排查,最终确定在52个重点路口建设摩托车待行区。
待行区采用“黄色专用标线+‘摩托车待行区’文字标识”的醒目设计,不仅划定了摩托车专属停放、通行范围,还通过颜色和文字的双重提示,引导摩托车骑行者规范停放。从源头避免摩托车与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有效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据统计,相关路段及路口的改造措施,不仅提升了道路通行率,还缩短了高峰时段的拥堵时长。分局交警大队大队长赵书忱表示, 下一步警方将持续关注市民出行需求,结合智慧交通建设,计划在更多路口引入抓拍系统和智能信号控制系统,进一步提升道路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市民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畅通的出行环境,让城市交通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