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到老字号沉浸式复古购茶

日期:10-02
字号:
版面:第A04版:“家国同庆 双节同欢”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本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吴佳慧

  图/中茶海堤 提供

  推开思明区禾祥西路891号木质镶玻璃店门,红砖黛瓦的闽南古厝气息带着茶香扑面而来。身着蓝色布衫的店员正在称量茶叶,复古大罐里的铁观音、水仙茶氤氲着袅袅清香,木质茶架上的茶牌字迹隽秀……

  这不是百年前的老茶行,而是中茶海堤全新打造的“海堤茶庄”全国首店——国庆期间,这家以“一两起卖”为特色的“海堤茶超市”正式营业,用沉浸式复古购茶场景,让消费者在市井烟火中触摸历史温度,更以“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好茶”为初心,为老字号创新发展交出时代新答卷。

  在场景经济与情绪消费的浪潮下,这家承载着厦门人情感记忆的中华老字号,正用一杯茶的醇香,书写老品牌创新表达的崭新答卷。

  

  体验老茶行购茶场景:

  从“侨销茶”记忆到“新中式”体验

  

  在20世纪50年代的厦门水仙路骑楼,“五脚基”下的“张源美茶行”人声鼎沸。第一任店长、知名茶人张水存身着粗布衫,掀开锡制茶罐,取出条索紧结的茶叶置于铜秤托盘,秤砣滑动校准重量后,把茶叶用牛皮纸仔细包好,递给即将出海的华侨。那些带着醇厚“酱油色”茶汤的AT102老枞水仙茶,就此漂洋过海,成为游子们舌尖上最浓的乡愁。当年,厦门茶叶进出口贸易中心的茶叶经销部,正是以这样质朴的场景,将“侨销茶”远销全球59个国家或地区,让“海堤”之名深深烙印在华侨的记忆深处。

  时光齿轮悄然转动,如今,踏入位于禾祥西路的“海堤茶庄”全国首店,恍若穿越时空隧道。复古大罐整齐陈列在原木色茶架上,茶叶罐子上的毛笔字茶牌字迹苍劲有力,“一枝春”“三印水仙”等老茶品的古朴标牌静静诉说岁月故事。

  这幕跨越时空的场景重现,绝非简单的怀旧复刻。“海堤茶庄”将闽南古厝的红墙木构等特色元素,与现代商业空间动线设计完美融合。在保留传统“称重售卖”仪式感的同时,创新性推出“一两起卖”模式,让消费者可以随心选购,自由搭配。

  在这里,白发苍苍的老华侨得以重温青春记忆,年轻游客则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传统购茶场景与当代消费需求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在购买茶叶的彭阿姨轻抚着复古的茶包装说:“这里和我小时候跟着阿爸买茶的场景一模一样。”而复古木柜台前,不少年轻人正在直播和自拍:“下次穿汉服来拍,更好看。”“00后”龚小姐说。

  这种“场景穿越”的背后,是老字号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茶叶也是情感的载体,茶叶的韵味赋予它灵魂,这样的情绪化表达始终在更新,本次的尝试,是我们对当下情绪消费需求的洞察和探索。” 中粮集团(福建)区域协同平台首席代表、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赵大川表示,当一杯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品牌便拥有了跨越代际的生命力。“今年,我们多维度守正创新,包括推出首款以成立年份命名的‘海堤1954’,同时,开出首个复古场景体验的零售终端品牌‘海堤茶庄’。”

  

  茶庄“口粮茶”当家:

  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好茶

  

  “海堤茶庄”的木门刚打开,老茶客黄先生熟稔地来到柜台前:“来二两1号大红袍。”店员利落地从罐中取茶,100克茶叶落入纸袋。这样的烟火场景在茶庄里循环上演——以200元-1000元/500克的散装茶为主力,“海堤茶庄”让“日常喝好茶”变得更加轻松。

  “现在能按两买,想尝新口味、新产品,随时来称,喜欢也可以多买,可以多试几种口味!”老茶客高先生的感叹,道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这种灵活的“一两起卖”模式,精准锚定本地居民自饮刚需,既降低尝鲜门槛,又减少储存压力。而300元-500元/盒的平价礼盒,则巧妙填补办公用茶与随手礼市场空白,让“亲民”二字不再流于口号,化作实实在在的消费体验。

  亲民绝非以牺牲品质为代价。作为肩负央企责任的中华老字号,中茶海堤构筑起全链条品质防线:“我之所以选择海堤茶叶,是因为它出口欧盟、日本等‘绿色壁垒’苛刻的国家或地区半个多世纪,有力证明了央企产品的品质。”茶客吴先生如是说。

  在核心茶区,中茶海堤推行“五统一”绿色种植标准,从修剪、施肥到采摘,每个环节都遵循精准物候指标;鲜叶进厂后,需历经农残检测、感官审评等8道关卡,只有通过严苛筛选的原料才能进入生产线;生产车间里,智能温控萎凋槽与传统摇青工艺默契配合,确保每一片茶叶都要经过多道工序,达到“浓、强、鲜、香”的海堤标准。正如赵大川所说:“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守住品质,70多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保障老百姓有喝得起放心茶的底气。”

  

  价值新生茶韵共情:

  老字号场景革命激活体验经济

  

  “海堤茶庄”内,几位游客围坐在木茶台前,看店员以传统工夫茶手法冲泡新购的水仙茶。沸水入盏,琥珀色茶汤流转间,醇厚茶香漫溢开来。

  “没想到买茶还能有这种沉浸式体验,比网购多了温度!”李女士轻啜一口,随即扫码加入会员。这个以闽南古厝茶席为蓝本的体验区,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成为承载情感共鸣的社交空间——茶叶在这里褪去商品属性,化作连接人与人、传统与现代的情感媒介。 这场消费体验的变革,正是中茶海堤“守正创新”的生动注脚。自2023年海堤博物馆开馆讲述百年“侨销茶”故事,到如今茶庄还原老厦门购茶场景,品牌在传统根基上生长出新枝丫。

  而在更深层的维度上,海堤茶庄正书写着“三茶融合”的创新答卷。以“侨销茶”历史为文化纽带,唤醒几代人共同的味觉记忆;依托央企标准的现代化生产线,夯实产业发展根基;通过场景化体验与亲民化销售,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声音

  

  “茶超市”一两起卖

  放心好茶价格实惠

  

  中粮集团(福建)区域协同平台首席代表、中茶厦门公司总经理赵大川:老字号的创新从不是无本之木,我们始终坚信:唯有守正,方能创新。

  这份“正”,是对历史基因的传承。“中茶海堤”的根,深植于1954年公私合营的十几家厦门老茶庄。如今的“海堤茶庄”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让传统茶庄文化焕发新生——木质镶玻璃店门、复古茶罐、标准称量……这些元素延续了“茶铺专营”的老传统,让消费者在市井烟火中触摸历史温度。

  这份“新”,是对消费需求的回应。在场景打造上,我们以闽南古厝元素为基底,构建沉浸式复古场景,契合当下的情绪消费浪潮。在产品供给上,我们推出“一两起卖”的“茶超市”模式,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口粮茶”,也有适配礼尚往来的“伴手礼”,更结合区域特色优化产品结构,通过精简冗余成本,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喝上放心好茶。

  这份“实”,是对品质安全的坚守。 “海堤茶庄”打破散装茶叶“按农副产品售卖”的传统模式,以食品标准打造每一款产品。依托自有的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实现所有原料批批检测,通过标准化拼配技术,确保茶叶从年头到年尾品质稳定如一。这杜绝了“以次充好、溢价销售”的行业乱象,真正践行“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好茶”的初心。

  在模式推广上,“海堤茶庄”也将逐步推出轻资产加盟体系,既降低创业门槛,也能带动就业。通过“六维门店”运营模式,从选址到品宣全方位帮扶,让这一模式可复制、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