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找办法VS想办法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B04版:城市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红娟

  夜深了,浴室的灯光暖黄柔和。儿子举着运动裤走过来,裤腰的抽绳一头蔫蔫地垂着,另一头缩进了布料夹层,没了踪影。“妈,抽绳钻进去了,您能弄吗?”他的声音带着刚写完作业的倦意。

  “我试试,但不一定成。”我接过裤子,捏着腰带褶皱处来回摸索,指尖转了一圈又一圈。可绳头实在调皮,藏得严严实实,我怎么也找不着。记忆中对付这种情况,无非是硬推外露的一端,或是对着针脚痕迹盲目抠找——就像从小到大遇到难题时的惯性:闭门苦思,却很少抬头看看别处。我皱着眉端详半天,仍不知从何下手。

  没等我换姿势,儿子已举着手机凑过来。屏幕里正播放一条生活妙招短视频:主播利落地拔出整条抽绳,用一枚小黑发卡夹住绳端,如穿针引线般顺着布料通道轻轻一送,动作流畅自如。不过几秒,藏匿的绳头便乖乖探了出来。“妈,用发卡就行!”他眼睛亮晶晶的,语气里满是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我怔了怔——方才,我脑中闪过七八种“自己琢磨”的笨办法,却压根没想过“主动寻找”现成的方法。家中没有小发卡,我瞥见梳妆台上的发簪,取下挂饰,尖细的簪身正好替代发卡。我捏住它挑起绳头,学着视频里的动作缓缓推送,金属杆在布料中轻滑向前,第一次,我感受到穿抽绳竟能如此顺畅。原本“失踪”的绳头果然沿通道一点点冒出来,两端终于在裤腰两侧重新会合。

  儿子笑着道谢接过裤子,我却望着发簪出神。从小我们被教导“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后来为人父母,也常把“独立思考”视为唯一正解。可此刻发现:我的“自己想”,是困在经验里的原地打转,笨拙而费力;孩子的“找办法”,却是主动链接资源的通透,轻巧而高效。他不钻“必须靠自己”的牛角尖,懂得借助工具、寻找路径——这何尝不是一种更现代的智慧?就像那根抽绳,当我攥着旧经验死磕时,它藏得无影无踪;孩子用手机打开新思路,答案便来得如此迅速。

  睡前整理梳妆台,我将那支发簪摆在显眼处。它解决的不仅是一条运动裤的麻烦,更悄然拨开了我思维中的雾障:所谓成长,未必是把“自己想”奉为执念,而是学会在“想办法”之外,多一份“找办法”的清醒。这份清醒里,有对局限的接纳,对资源的善用,也藏着比“独自破解”更宽广的生存智慧。

  窗外路灯透过帘隙洒入,落在簪身的银纹上,泛起细碎微光。原来有些时候,孩子教会我们的,恰是成年人在岁月惯性中,不小心遗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