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文
网络流传“夏天要有十分美,贵州至少占九分”。这句赞誉,吸引我在炎炎夏日踏上了探访贵州的旅程。果然名不虚传,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23摄氏度,山水之美,震撼人心,仿佛大自然将积蓄亿万年的秘密,顷刻间展现在眼前。
黄果树与小七孔景区,以瀑布著称。往往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水声由远及近,或哗哗作响,或如十万面铜鼓在山谷中齐鸣,声势夺人。“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唐代诗人施肩吾的诗句恰可形容眼前景象。银白的瀑布姿态万千:有的潺潺流淌,温柔如低诉;有的沿堤埂倾泻而下,气势如虹;更有如千匹白练自百米高空直坠深潭,激起水雾氤氲,宛如天然加湿器,轻抚着游客欣然的脸庞。我不禁好奇,这前仆后继、滔滔不绝的水流究竟源自何处?有人说是来自六盘水,有人归因于石山蓄雨后的奔涌,也有人指向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水文。答案虽未可知,却更让人感叹自然造化之鬼斧神工。
“不负黔中千里翠”,小七孔的卧龙潭恰如一句注脚。它像被群山私藏的一块翡翠,远望如凝脂般碧绿,近观则清澈见青,水深处更沉淀出墨玉般的幽蓝,令人沉醉。
贵州多雨,我特意穿上洞洞鞋。当双脚浸入石板路上清凉的流水中,缓缓水流轻抚疲倦,顿感身心焕然,欣然奔赴下一程。
傍晚时分,我抵达“天下西江”——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千户苗寨。随处可见头戴银冠、项挂银圈的苗族姑娘,步履轻移,银饰叮当作响,如风铃般清脆。入住民宿正对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群。夜幕降临,灯火次第点亮,从山脚蔓延至山腰,宛如星辰洒落人间,在静谧中透出千年积淀的温暖与神秘,令人由衷敬佩苗族先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苗族博物馆,我了解到“蝴蝶妈妈”是苗族传说中的共同祖先,而银饰在其文化中占有神圣地位,不仅是吉祥、幸福、富有的象征,更被视为“白色的图腾”。
行程尾声,我探访了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下司古镇,只为那里的阳明书院。早已听闻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此行更深入了解了“心即理”“致良知”与“圣凡平等”等核心观点,不禁默默思忖:天下之学,归于一心;万里之行,亦不离此心。每当困顿倦怠时,回想阳明先生的一生,方知生命本当被智慧照亮,而非被岁月消磨。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昔日“地无三尺平”,如今万桥飞架,天堑已成通途。短短七日,虽只是匆匆一瞥,却已领略到这“山之国、水之廊、歌之海、酒之乡”的魅力。每一场遇见皆成美好,使我笃定:定要再返这片自然天成、多民族聚居的多彩土地,续写未尽的诗意与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