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藏在数字里的温情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B04版:城市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万年青

  闲暇时,我总不由自主地打开手机,点开数字人民币App,细细查看那一笔笔消费记录。这已成为我的日常。

  自从九月开学,孩子进入高中寄宿学习,我心里便多了一份牵挂。电话那头,往往话还没说完,声音就已远去,通话便被匆匆挂断。有时是晚自习前匆忙的留言,有时是赶着去洗澡、抢卫生间的急促告别,有时是奔向课堂的脚步声还在耳边回响……于是,我屡屡翻看“数字钱包”,在手机屏幕的滑动间,查看每一笔消费记录。

  渐渐地,我发现这不仅是一串串数字,更连接着孩子美好的高中“食”光。比如,一笔18元的消费,在我脑海中便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或是一份色香味俱全的中式套餐,抑或一个汉堡加一杯饮料;而那笔6元的记录,或许是一杯烧仙草,一碗扁食,或是一个香喷喷的手抓饼……屏幕上看似平淡的数字,初看冰冷单调,一旦融入生活的情境,就变得温馨而美好。

  那天,我照常打开“数字钱包”,却迟迟未见新的消费记录。直到晚上十点多,依然没有动静。等到周五晚上孩子回家,我忍不住唠叨:“生活要规律,三餐要正常,你昨晚是不是没吃晚饭?学习再忙也不能饿肚子呀。”孩子听了哈哈大笑,说:“昨晚我在宿舍蹭同学的泡面吃啦……”随后,他兴致勃勃地讲起新学校的趣事:学校食堂的美味,原来出自厦门大学餐饮大厨;老师像知心哥哥姐姐,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宽阔的足球场可以尽情奔跑,释放青春的活力……孩子滔滔不绝,家中笑语不断。我不禁为他这么快就融入集体感到欣慰。

  家长微信群里也很热闹。家长们纷纷截图发着自家孩子在学校的消费记录,我也把记录发到群里,好奇地问:“像3.8元、5.6元、2.5元这样的消费,是买了什么呢?”有家长解释:“学校有小卖部,这类一般是买零食或饮料。”我不由感叹,自家孩子真是花钱如流水,每天饮料不断,晚上还常加餐吃夜宵,“真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啊……”群里家长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不断。

  确实,开学不到一个月,孩子已经花了一千多元,眼看“数字钱包”日渐“消瘦”,余额快要见底,我不禁心想:这高中生活,消费水平都快赶上大学了。

  与男孩们的大手大脚形成对比的是,女孩们大多比较节俭,有的是为了保持身材吃得很少。她们的家长则忧心忡忡:“饭都不好好吃,怎么扛得住繁重的学习?”真是花得多也愁,花得少也愁。孩子虽然寄宿在校,家长的牵挂却一点没少。

  时代列车疾驰向前,如今孩子在校园里刷脸就能完成支付。电子支付将金钱转化为跳动的数字,消费变得简单而便捷。当我劝孩子少买饮料时,他反问:“妈妈,我打完球喝杯冰饮都不行吗?”是啊,数字虽是冰冷的,但数字背后,是孩子鲜活的青春,是热血的澎湃,是成长的足迹。

  数字如繁星,点缀着生活的角落。透过这一笔笔交织的消费流水,我仿佛看见了孩子的独立与成长,也体会到作为家长的责任。这些数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爱的传递,是亲情的纽带,是孩子求学时光里温暖而真实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