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兰
忙于工作的“五加二、白加黑”,奔波于生活的琐碎日常,再加上辅导孩子作业的“鸡飞狗跳”,竟让我未曾留意中秋将至。正恍惚于时光流逝之际,一段回忆蓦然叩响心门——那是2019年临近中秋,我们初中毕业二十年的聚会博饼。
我们相识于1996年9月,分别于1999年7月。暌违二十载,大家早已褪去当年的青涩,皱纹悄悄爬上眼角,青丝间也添了几缕白发。“燕芬2号、圣兰3号、唐杰9号、怡琳31号、莉丽34号……”到场的每一位,班主任黄老师几乎不假思索,一个接一个喊出我们的“姓名+座位号”。“黄老师,您记忆力也太好了吧!”我们忍不住啧啧称奇。黄老师嘴角上扬,语气笃定:“必须的,你们可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
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话题从各自的工作、家庭、孩子,渐渐绕回“当年”的趣事。“黄老师,当年我和文盛、嘉林偷偷跑去学校后山玩,回来怕您发现,我们仨商量好分批溜进教室!”“黄老师,那次我数学突然考了七十多分,您还怀疑我偷看同桌的……”“难道不是吗?”老师眉头一挑。“真不是!是我妈给我请了家教,我努力了好一阵呢!”
聊得酣畅,黄老师也打开了话匣子,说起自己的“糗事”:“我跟你们说,我上高中时,数学还考过6分……”大家顿时哄笑起来。他接着道:“后来?后来就拼命刷题、刷题,才考上了大学。”“您怎么不早说!”有同学拍桌笑道,“早知道有这么‘化腐朽为神奇’的励志故事,我当时一定好好学,说不定都能考上‘985’‘211’了。”我们说笑着、碰着杯,仿佛时光从未走远。
“来来来,同学们开博啦!老规矩——博得最好的前三名合影,手气最差的后三名也合影,统统发到‘闷烧2班’班级群,给明年留个念想!”负责组织的同学高声张罗着。
“黄老师,您先来掷个骰子吧!”骰子落入碗中,旋转、跳跃——
“一秀!”有人喊。
“哎,啥都没有。”
“哇!三红呀!”又有人惊呼。
惊叹声、欢笑声与骰子清脆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在一轮圆月下回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年少时只当它是必背名句;如今人到中年,四方奔忙,见惯别离,才渐渐懂得——纵然踏遍天涯,也不及历尽千帆后,仍有人记得你当初的模样,还能一起在月下掷一把骰子。
二十年,足以改变许多:母校厦门二中操场铺上了塑胶跑道,告别了从前上完体育课就得刷鞋的煤渣地;机房里的电脑换成了Windows系统,取代了古老的DOS;我们也都成家生子,容颜在岁月中悄然改变。但总有些东西深埋心底——比如从不忘记的学号、彼此起的绰号,还有聊不完的校园趣事……那都是属于我们的青春记忆。
青春是刻在时光里的坐标,而友谊是深埋其下的种子,历经风雨,仍能长出郁郁葱葱的绿荫。我们的“青春不散场”,期待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