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勇
吴启建老师是我相交四十年的老朋友。20世纪80年代,他在长汀任教,我在龙岩任教,同处闽西山区。他每次途经龙岩,总会找我畅谈教育;我去长汀开会讲学,也必与他交流心得。
陈泽龙老师任职于福安一中,我们曾共同钻研学习科学。当我出版《初中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并在龙岩一中开设相关课程时,他也出版了《中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福安一中同步实践。这两本书为我省学习科学研究奠定了早期基础。
蔡建生老师是建宁一中的历史教师,他积极在当地传播学习科学理念,尤其在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上多有创新,在山区小县将这项事业做得有声有色,实属不易。
1991年,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在哈尔滨举行年会。我们四人分别从各自山区县城出发,最长辗转七十多个小时火车抵达哈尔滨。会上,我们如小学生般认真聆听专家报告,特别是魏书生老师的精彩分享,那次经历为我们在福建开展学习科学研究打开了视野。会后有个插曲:众人争相与魏老师合影,我们四人也不例外,可惜帮忙拍照者不慎将吴老师的头顶“切去了一角”(图1)。
取经归来,我们回到各自岗位,持续深耕教学,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当年四位走出山区求学的青年教师,始终不忘初心,后来相继被引进至厦门,继续为特区教育贡献力量。
缘分之巧,不止于此。
吴启建老师任教于厦门外国语学校,因教学成绩突出,后任副校长,还先后获评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并出版专著《托起明天的教育》。随后他调任厦门二中校长,着力打造足球与艺术特色,全面提升办学品牌,二中足球队曾获全国冠军,并多次代表中国青少年出征国际赛事。
陈泽龙老师所教学生在中高考中成绩优异,培养出省市高考状元,指导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辅导学生多次荣获全国化学竞赛奖项。他著有《化学思维方法》等专著,发表多篇论文,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后于厦门一中任教,并曾任厦门一中北京分校副校长、厦门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副主任。
蔡建生老师来厦后任厦门杏南中学校长,是高级教师、省首批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他秉持“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带领学校实现从“洼地崛起”到“华丽转身”。之后他调任厦门灌口中学校长,并在集美区督导室负责区域教育督导工作。
2016年,我邀请魏书生老师至厦门一中作报告,特意通知了当年同去哈尔滨的三位老师,请他们早早来到魏老师下榻的宾馆。当魏老师步入大厅,我取出那张旧照,请大家按原位置再次合影(图2)。我再三叮嘱摄影师务必认真拍摄,多拍几张,这次可千万别再“切掉”吴老师的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