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成火炬学校九年(4)班 袁澈
盘铃声清脆,帷幕间灯火幽微。问世间,哪有更完美。
——题记
千回百转,世事更迭。唯那方戏台,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
我的家乡闽南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积淀,戏曲文化大放异彩的地方。其中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那有着浓浓地方特色的高甲戏。
忆昔,年方四岁的我在家长陪伴下第一次来到那方戏台。戏台周遭热闹非凡,人满为患。前来看戏的人数超过了席位数量的三倍有余,人们却不嫌拥挤,在人山人海中依然踮着脚尖,伸着脖子向前凑,尽最大的努力想更清楚地看到台上的一切。争抢到席位的观众,也不甘示弱,为了更好地看戏,甚至站在了座位上,用力向前探头探脑。我当时年龄尚小,听不懂高甲戏的情感与奥妙,只闻得一阵“咿咿呀呀”的音波。对当时的我而言,充斥全场的喧天锣鼓声更为吸引我。随着一场戏的落幕,大家一齐拍手叫好,我也被观众的热情劲儿所感染,拍疼了小手,涨红了脸颊。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家乡褪去一街乡土气,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文明的气息,我也不复以往的不谙世事、天真无邪,而是被学业折磨得心力交瘁。偶有一天,我心中鬼使神差地想起了高甲戏。出于怀念,我前往了故地。
坐于戏台下,眼观台上的陈设似乎有所变动,但曾经的热闹,却依旧。
随着大红幕布的拉开,一折戏曲开场。几位伶人依次亮相,伴随着悠扬的曲调,他们风姿绰约、丹唇轻启,那熟悉又陌生的、高昂的高甲唱腔自他们口中自然地流淌出来,一唱三叹,娓娓道来。男角坚毅,女角柔婉,老者老态龙钟,少年气宇轩昂。水袖起落间,他们身形潇洒地在红台上婉转,一双兰花指,捻起红尘,轻柔似水;三尺红台上,诉尽尘事,语调空灵,唱悲欢离合,歌阴晴圆缺。一颦一笑,花枝招展;一行一停,巧笑嫣然。如此酣畅淋漓,如此颠倒众生。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尘世间唯有唱戏声跌宕。它穿越千年,又近在咫尺,是一种经久不息的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