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可以“换汇”赚钱 103万元差点打水漂
日期:09-29
本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徐歌
103万元被骗款项一分没少,全额追回!近日,从事物流生意的申先生因轻信网上“香港公司”的换汇服务遭遇诈骗,103万元转入对方账户后险些“打水漂”。湖里公安分局接警后迅速启动合成作战,4小时内完成资金冻结、犯罪嫌疑人锁定与抓捕,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诈竞速赛”,为受害人全额追回被骗资金。昨日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陈某、杨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转账103万元想换汇赚收益
却换来一张空头支票
申先生同别人合伙经营一家物流公司,近期经人介绍,了解到有家“香港公司”可以“低费率换汇”。很快,他就在中间人介绍下与对方达成合作意向:对方不仅可以按照一段日期内较高的人民币汇率完成换汇,且之后还可向公司返还3%的费用。申先生琢磨着,这一来一回的收益不小。于是,9月15日他将103万元人民币转入对方指定账户,对方很快发来一张15万美元的“到账凭证”,称资金已以支票形式到账。
本以为交易顺利完成,可次日公司财务人员去办理支票支付时,却发现这张支票根本无法兑现。此时,申先生的合伙人也得知了这一情况,让他赶紧报警:“民警之前上门做过反诈宣防,这样的操作模式很像诈骗!”16日16时,申先生报警求助。
警方4小时完成资金冻结
赶赴200多公里外实施抓捕
接到报警后,湖里派出所值班民警黄世城立即赶到现场,同步向分局反诈专班上报情况。“向受害人推荐这个业务的人,也是别人介绍的。”事后,民警分析作案手法时称,诈骗分子先依托虚假项目物色对象,再利用生意人一个介绍一个的特点,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申先生身上。
随后,分局迅速启动反诈应急机制,召集湖里派出所、湖里刑侦大队民警成立专案组,展开合成作战。民警第一时间对涉案资金流向进行追踪研判,发现申先生转入的103万元,最终全部流入了陈某的个人账户,且该账户已绑定证券平台,资金随时可能被用于炒股、转账或提现。
专案组一边加急办理账户冻结手续,一边同步核查陈某的身份信息与实时位置。很快,警方便成功锁定陈某在异地的落脚点,并对涉诈账户实施紧急冻结。16日20时,涉案的103万元资金被全额止付。
此时,民警沈仲智、陆明泽恰好正在陈某所在地附近出差。专案组当即联系二人,下达“临时任务”:连夜赶赴200多公里外的目的地,联合当地警方实施抓捕。16日23时,在当地警方的协同配合下,民警在一处出租屋内成功抓获陈某及其上线杨某,当场查获作案手机3部、银行卡5张等,此时距离申先生报警仅过去7小时,103万元被骗资金分文未损。
幕后
为“低息网贷”出借银行卡
他成了犯罪分子的“帮凶”
申先生的被骗资金为何会流入陈某的个人账户呢?经审讯,警方还原了案件真相。原来,卡主陈某近期因急需资金周转,在网上看到一家“低息网贷公司”的广告,便主动联系咨询。对方以“验证还款能力”为由,让陈某提供个人银行卡、身份证照片等信息,还安排上线杨某与他见面,声称“只需配合接收几笔资金,就能快速放款”。
陈某未多想便答应下来,直到被警方抓获,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被用于诈骗资金流转,成了犯罪分子的“帮凶”。杨某则供述,他受境外诈骗团伙指使,负责“接收资金、转移赃款”,此次正准备将103万元转入下一级账户,没想到刚操作就被警方抓个正着。
“看似‘低息贷款’‘高收益换汇’,实则是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民警提醒,市民在办理贷款、换汇等业务时,务必通过银行、正规金融机构等渠道,切勿轻信网上的“小众平台”“私人服务”;同时,切勿将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出租、出借、出售给他人,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人”。
目前,陈某、杨某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