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江昌铭 张玉辉 黄语晴)一边是紧贴肝部大血管的高危病灶,一边是年老体弱、难以承受创伤治疗的患者——79岁的肝癌患者陈先生和家人一度放弃希望,关键时刻,厦门市中医院方主亭名医工作站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实施微创手术,让患者转危为安。
两年前,陈先生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达8厘米,经过介入治疗,病情一度得到控制。然而今年初复查时,发现他肝内新长出一枚2厘米的病灶,且位置极其凶险——紧贴膈肌、毗邻大血管。当地医生表示无能为力。
经邻居提醒,抱着一线希望,陈先生尝试联系厦门市中医院方主亭名医工作站,不到一小时就收到医生回复。第二天上午即安排多学科会诊。会诊现场,方主亭教授组织影像科、外科、中医科、介入科专家共同研讨。
“病灶位置特殊,手术创伤大于获益”,方主亭教授提出看法。影像科专家指出病灶血供集中,适合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医科专家则表示术后可用中药调理,保护肝功能。这套个体化方案让陈先生重燃希望。手术当天,专家团队通过微创方式,将导管经大腿动脉精准送达肝内病灶,注入化疗药物并栓塞供血血管。陈先生一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病灶已坏死,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方主亭教授名医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已为120余名肿瘤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其中15例中晚期复杂病例的肿瘤控制率超过80%。工作站还建立长期随访档案,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