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廖媛
图/市市场监管局 提供
今年我市“质量月”期间,市市场监管局连续举办多场质量奖获奖企业经验分享会,累计吸引全市近200家次企业参与。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培育树立质量典范标杆,27家企业获评各级政府质量奖。2021-2024年,这些企业利润总额增幅超50%,营业收入从1150亿元增至1900多亿元,远高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规模效应与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凸显。
获评质量奖最高奖励300万元
我市将质量工作置于重要位置,持续完善质量政策体系,先后多次修订市质量奖管理办法,奖励金额位居全国前列。10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的新版《厦门市质量奖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了申报、管理及监督机制,明确:对获厦门市质量奖的组织给予150万元奖励;对获福建省质量奖、提名奖的厦门组织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分别奖励300万元、200万元,激励各类组织争创质量荣誉。
精准帮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在质量奖的培育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挖掘企业质量管理、技术、品牌、效益等优势,打好“质量+”服务组合拳,常态化实施梯队培育、质量公益诊断、首席质量官培训、举办品牌故事大赛等举措,组织管理方法交流、质量开放日、获奖企业经验座谈会等各类经验分享活动。目前,推动近400家重点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举办各类质量提升活动超150场、惠及企业超3000家次,培养2752名首席质量官,数量居全省首位,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全市广大企业积极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同时,助力企业将“好质量”要素转化为企业融资增信“好筹码”,今年以来7家落地“鹭质贷”的银行,已为近250家次企业提供授信超50亿元、实际放款超24亿元。
相关背景
●中国质量奖:经中央批准、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办的政府在质量管理领域授予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荣誉,该奖项于2012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为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每届获得中国质量奖(正奖)的组织和个人数量不超过10个。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由福建省人民政府设立,授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我省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组织。获奖组织在探索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行先进管理方法、推广科学管理文化等方面卓有成效,其经验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家企业成功荣获中国质量奖,10家企业荣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包含4家提名奖),23家企业获得厦门市质量奖,逐步形成了以各级政府质量奖为核心的高质量品牌梯队。
企业风采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第二届中国质量奖):
首创“双引擎四系统立体交互”质量管理模式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凭借首创“双引擎四系统立体交互”质量管理模式荣获中国质量奖。厦航根据航空业特征,创造性地以飞机模型来阐述该模式,把“文化引擎”和“机制引擎”双引擎比作飞机发动机的核心部分,是厦航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安全、运行、服务、效益”四大系统构成飞机的机身和机翼,它们彼此关联、相互作用,通过“双引擎”的持续驱动,推动厦航走上卓越质量经营之路。得益于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厦航将质量管理范围全面涵盖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以高质量和高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
在质量水平上,厦航已连续安全飞行934万小时,连续11年获评“服务最佳航空公司”,厦航质量管理模式形成GB/T41597-2022《质量管理文化和机制支撑服务提升指南》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质量管理领域的空白;在经营效益上,厦航机队222架、员工2万,400条航线,年运客4300万,实现连续38年盈利,创造了国内航空公司绝无仅有的最长连续盈利纪录。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
引领技术进步 促进协同发展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示范企业,产品涵盖全系列新能源材料,其中钴酸锂市场份额居世界首位,在3C数码、车载动力、储能蓄能等领域广泛应用,客户遍及国内外。该公司建立了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每5年制定一次战略发展规划并滚动更新,运用平衡计分卡,围绕财务、顾客与市场、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对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审,确保公司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该公司以高端储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依托,与高校、企业协同合作,形成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体系,专利成果丰硕,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在品质管理方面,从新品开发到成品检验,严格把控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高标准。此外,该公司还积极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信息协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第八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
优化管理体系 推动改革创新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由拥有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药铺改制而来,专注于中药消炎止痛领域,具备多个剂型生产线,可生产近百个中成药品种,拥有多个研发平台,技术实力行业领先。该公司积极引进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科技因子评价体系,积累技术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生产管理方面,依托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引入精益生产、TPM柔性生产等工具,形成“鼎炉精益生产模式”,确保关键过程质量可控。坚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理念,推行“2+3+4”质量管理模式,保障产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建立“鼎炉改进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等方式,持续推动改革和创新。创新构建雁式梯队人才培养模式,横向纵向交叉培养,促进人员全面发展。
●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
创新管理模式 赋能技术研发
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板上市企业,在智慧社区、智慧医院等领域成绩斐然。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嵌入式软硬件开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AI算法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取得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依托规范化的IPD体系及富有竞争力的研发模式,围绕CMMI-5(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最高等级)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两大核心,以及人才赋能、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持续提升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经营的效率。推行“4Q4S”全面质量管理机制,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全流程严格把控,确保为客户提供快速、稳定且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质量可靠、品牌可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