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刘筠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
9月18日上午,在孩子们激昂的《少年中国说》诗朗诵声中,厦门市2025年“全民国防教育月”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通过微宣讲、小型歌剧、情景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节目,生动展现国防教育的深刻内涵。战场模拟军事演练、轻武器模拟射击、智能战场展演等3大类13个综合项目引来阵阵惊叹,活动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着现代国防的强大力量。
而在日常生活中,国防教育也正深度融入鹭岛的城市肌理,上演着一幕幕生动场景:鸿山隧道内的人防科普长廊引人驻足;96路“国防教育主题公交”缓缓驶过大街小巷;社区国防文化苑中,老兵动情地讲述“英雄三岛”故事……
“一手抓发展,一手固国防”,新时代厦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打造的“三个一好”工程、“军民共建中山路”活动等关于国防教育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持续探索特色鲜明的新路径,着力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推出一系列扎实举措与创新活动,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完善体系
筑牢全民国防教育根基
作为海防前线,厦门始终因应体制机制调整,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民国防教育的改革部署,加强系统谋划,持续健全完善全民国防教育体系,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厦门将国防教育纳入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及党员干部培训课程体系,邀请孟祥青、马刚、郭若冰等全国知名专家和党校教师、退役军人,围绕习近平强军思想、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等主题开展专题辅导,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通过建立全市全民国防教育专项工作机制,明确28家单位职责与63项任务分工,并依托工作会议、督导检查等制度,将国防教育纳入双拥模范城创建和党管武装绩效考评体系,凝聚多方合力,推动厦门全民国防教育行稳致远。
去年,市四套班子领导集体参加“城舰共建·向海图强”军事开放日活动,登上厦门舰,近距离观摩先进武器装备,参与瞄靶体验;实地了解官兵学习、训练、生活等情况,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在常态化“军事日”活动中,市区两级领导班子带头深入一线部队,有效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国防教育意识的提升。
厦门高度重视国防教育队伍建设,通过每年举办国防教育专题培训、遴选驻厦部队和社会各界专家进入国防教育师资库、依托厦门大学军事教研室培养国防教育硕士人才,在全国率先推出《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试行)》,在全省首创成立厦门退役军人学院,组建专业国防教育宣讲队等多项举措,锻造出一支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结构合理的国防教育人才队伍。
盘活资源
夯实全民国防教育阵地
行走厦门,处处是可触可感的国防课堂。
“同学们看,这就是当年解放厦门岛时插上五星红旗的地方。”在神山党员教育基地,讲解员正向学生动情讲述革命历史。厦门全市国防教育基地年接待量近300万人次,走进基地学习国防知识,早已蔚然成风。郑成功纪念馆、胡里山炮台等13家国防教育基地经提升改造,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创新体验形式、拓展教育功能。
不久前,我市还整合国防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资源,推出覆盖6个区、串联12个国防教育点位的“戎情鹭岛·军民同心”国防教育主题线路,包括何厝女子民兵哨所、“永铭在心”纪念雕塑等,系统构建厦门国防文化,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厦门地铁3号线“双拥号”犹如一座流动国防教育展厅。充满厦门特色的海洋元素、三角梅、凤凰花、闽南古厝、郑成功像等装饰与挺立在车厢各处的人民解放军风采剪影相映生辉,乘客们可以通过车厢内不同主题的卡通手绘海报,了解到我党我军双拥工作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出行中沉浸式感受强军脉动。
我市还积极打造时代性和科技感强的国防教育新平台。全新建成的厦门市国防教育实践营地,有效填补了本市大型综合性国防教育场所的空白。营地内设国防教育展厅和综合训练场,配备先进互动设施,可开展无人机演示、模拟射击、战场救护、军事沙盘推演等体验项目,实现“沉浸式、一站式”国防知识学习。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推动国防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真正筑牢全民防线。”
创新实践
激发全民国防教育活力
9月4日上午,翔安区大帽山小学迎来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厦门市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宣讲团成员李健全与越战老兵、一等功臣詹明德为孩子们带来生动演讲。孩子们专注凝神,轻轻触摸着珍贵实物,仿佛回到烽火岁月,真切感受到先辈的英勇与奉献。
这样的场景在厦门各校已成为常态。厦门市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宣讲团每年开展国防主题宣讲超500场,直接受众超10万人次,持续提升全社会的国防意识与素养。
今年以来,一幕幕生动的基层国防教育实践场景,彰显厦门全民国防教育“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的活动实效。在湖里区金山社区,通过组织开展以“依法开展国防教育,提升全民国防素养”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国防法律知识深入基层;在海沧区贞庵村,“国防教育进乡村 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活动将国防教育送到村民家门口;“国防星火 少年当燃”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滨北小学,孩子们在“国防微课堂+军事实践体验”的活动中,不断强化国防意识;“强国防意识 铸企业担当”主题活动在象屿集团爱国主义影视厅举行,企业职工聆听两位国防教育领域专家的对话式访谈,亲身体验现代化武器装备,立志将爱国之心、强军之志转化为立足岗位、奋发作为的实际行动。
在第八届福建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我市四组选手获奖,其中集美大学纪丽达、王诗雨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冷佳慧斩获两个一等奖,充分展现厦门学子较高的国防素养与报国热情。
厦门还注重通过媒体创新与文化浸润增强教育实效。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在主流媒体推出《特区国防》《爱我国防》栏目,创办厦门网国防教育频道和“戎情鹭岛”微信公众号,构建全方位传播矩阵。推出《等待一抹海军蓝》《追“锋”少年》等宣传视频,国防教育触达2000万人次。网络直播《国防教育开学第一课》触达近亿人次。举办“鼓浪屿好八连”命名三十周年文艺演出,推出老战士口述历史系列宣传片《穿越硝烟的记忆》,创作厦门抗日题材长篇小说《沦陷》和《厦门抗日战争简史》等文艺作品;举办“情系鹭岛爱我国防”国防主题征文,全市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踊跃投稿,真正实现“燃”在基层、“热”在群众。
厦门国防教育8大亮点
头雁效应
将国防教育纳入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市四套班子领导坚持重要节日走访慰问驻厦部队,常态化开展军事开放日活动,在国防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培训宣讲
每年精心组织一期高规格、覆盖全市国防教育成员单位的专题培训班,打造一批特色宣讲队,深入党政机关、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分众化宣讲。
“七进”活动
坚持“每月一活动”,推进全民国防教育“七进”,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
主题线路
打造“戎情鹭岛·军民同心”国防教育主题线路,串联起12个国防教育阵地,重塑国防教育体验空间。
校企联动
启动首批校企联动,遴选4家新域新质军融企业,联动在厦高校,为高校师生普及国防科技知识,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军地共建基地
厦门市教育局、厦门警备区政治工作处、海沧区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共同推动厦门市国防教育实践营地建设,争创全国级、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爱我国防”演讲比赛
每年举办“爱我国防”全民国防教育演讲比赛,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厦高校大学生踊跃参与,生动讲述国防故事。
“行见鹭岛”学习体验
9月至10月组织近千名在厦大中小学学生开展10场主题线路走访研学活动,打造“校外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