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华社电、央视新闻报道 在22日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期间,法国、比利时、安道尔、卢森堡、马耳他、摩纳哥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已作出同样宣布。
至此,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占比超过80%;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除美国外,其他四国均已承认巴勒斯坦国。目前,二十国集团中,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仍未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则继续在巴以问题上偏袒以色列。
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多国近来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出于应对内外舆论压力等考量,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这波“承认潮”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国际社会对“两国方案”的支持,但对于结束加沙冲突、真正落实“两国方案”作用有限。
为何承认?
应对国内民意压力 修复受损国际形象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造成日益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引发国际社会普遍愤怒。上述西方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承认巴勒斯坦国,主要有以下考量。
首先,这些国家的政府需要应对日益高涨的国内民意压力。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胡萨姆·达贾尼认为,很多西方国家民众非常同情饱受战火摧残的巴勒斯坦人,希望本国政府为此采取措施,这些国家正是迫于民意压力而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地缘政治情报服务网站文章指出,在英、加、澳等国,中左翼政府面临内部进步派力量和亲巴勒斯坦穆斯林团体的游说压力,法国人口中有10%为穆斯林群体,这次承认旨在对国内舆情民意“有所交代”。
其次,这些国家需要修复因此前偏袒以色列而受损的国际形象。新一轮巴以冲突2023年10月爆发以来,这些西方国家作为美国盟友曾一度追随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所谓“自卫权”,淡化其在加沙的暴行。它们的立场逐渐与国际社会主流意见相悖,承认巴勒斯坦国也是有意与美以立场进行“切割”。
有何影响?
更多具有象征意义 对结束冲突作用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对“两国方案”的支持,具有积极意义。
意大利全国多地22日爆发声援巴勒斯坦的罢工和示威游行,抗议意大利政府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装备,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加沙地带的“种族灭绝”,并呼吁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援助。
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轮西方国家“承认潮”更多具有象征意义,短期内对于结束加沙冲突、真正落实“两国方案”的作用有限。
事实上,自西方多国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以来,以色列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加紧阻止巴勒斯坦建国,包括加强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推进“E1区”犹太人定居点建设计划以进一步分割约旦河西岸巴领土。
美国被认为是唯一有能力阻止以色列暴行的国家,但美国政府出于战略利益和国内政治因素不仅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还持续向以色列提供外交掩护和军事支持。达贾尼指出,要推动“两国方案”实现突破,美国必须改变态度。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国际保障,单凭国际承认无法终结占领或实现巴勒斯坦建国。“承认是必要步骤,但绝非终点。”
两国方案
所谓“两国方案”,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别建国,两国和平共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即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两国方案”的国际法律起点可以追溯到1947年的联合国分治决议。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为“两国方案”提供了现实框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巴勒斯坦建国是他们的权利,不是奖赏。没有“两国方案”就没有中东和平,激进主义也将蔓延全球。
据央视新闻
相关
巴勒斯坦至今未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巴勒斯坦1988年宣布建国,并得到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承认。然而,巴勒斯坦国至今未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2011年9月,巴勒斯坦向联合国方面递交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正式申请,但未获安理会通过。2024年4月初,应巴勒斯坦的请求,安理会15个理事国再次审议了巴勒斯坦入联申请,并于4月18日就相关决议草案进行投票。由于美国动用否决权投下反对票,草案未获通过。
据新华社电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约旦河西岸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国际舆论指出,当前落实“两国方案”的最大障碍在于以色列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意图“扼杀巴勒斯坦国”。
本届以色列政府由多个右翼和极右翼政党组成,被媒体称为以色列“最右政府”。本月21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声明称,约旦河西岸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外交部22日发表声明说,以方将阻止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全球坚韧船队”抵达加沙地带。
声明称,这一援助船队由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组织,旨在为其服务”。以色列不允许船只进入当前交战区域,也不允许其突破以方对加沙地带实施的“合法”海上封锁。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