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两岸“一家人”同进一家门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A04版:都市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朱道衡 应洁)近日,位于集美区侨英街道叶厝社区的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项目通过竣工规划验收。这座兼具闽南古韵与现代气息的三层小楼,不仅是厦门首个两岸同名村交流平台,更像一座“亲情驿站”,成为两岸板桥人“话家常、寻根脉”的新去处,为深化两岸融合搭建新桥梁。

  漫步叶厝社区祖厝边路,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与一旁的板桥张氏宗祠毗邻。这座总用地面积约119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15平方米的建筑,一层为接待中心,二层为展览厅,三层为交流活动室。从规划之初,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便承载着特殊使命,“同宗同源、同俗同音”,集美板桥与台湾新北板桥的深厚联结,在此得到全新诠释。

  时间回溯至清朝康熙年间,集美板桥张氏族人迁居台湾,在新北市板桥扎根繁衍。如今,集美“板桥村”虽已分为浒井、东安、叶厝三个社区,但“板桥路”“板桥广场”仍留存着历史印记,当地张氏族人始终以“板桥人”自居。三十多年前,台湾宗亲张进财、张坤卯等人正是循着张氏宗祠的红砖翘脊,才找到祖地,开启两岸板桥人的交流篇章。

  如今,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的建成,让这份亲情有了更广阔的承载空间。每年海峡论坛期间,这里成为台湾宗亲回乡“探亲”的新据点,延续泡茶“话仙”、寻根谒祖的传统。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一代正逐渐成为交流主力军——去年9月,福建省首届海峡两岸同名村“村BA”篮球邀请赛在此开赛,台湾新北板桥队球员谢政寰赛后感慨:“看到‘板桥’之名,就像见到了家人,这场比赛成为一次文化寻根之旅。”

  交流不止于亲情联结,还催生发展机遇。集美北部工业区内,多家由板桥宗亲创办的台资企业茁壮成长,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生动注脚。2021年,集美板桥获评“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此次交流中心竣工,将进一步推动两岸民间民俗文化交流、青少年研学等活动开展,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年轻人头脑活、点子多,我们要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让两岸‘一家人’越走越亲。”集美区板桥儒林张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张文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