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亲人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A12版:城市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苏世明

  20世纪70年代,我在驻沪空军某部担任报话班长。1974年冬,部队奉命赴浙江安吉山区短期驻训。经过整整一周的摩托化行军,我们连队抵达山河公社井村大队时,已是傍晚时分。部队顾不上休整,立即在村南河滩按作战要求展开部署。待一切就绪,夕阳已近西山。根据安排,我们班和侦察班来到村东头一位大娘家中宿营。

  刚走到院门口,房东大娘——一位白发过半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就迎了出来。她如同迎接自家孩子归来般,热情地“抢”过我手中装着脸盆的网兜,将我们领进屋里。我们刚铺开背包,集合开饭的哨声就响了。战士们立刻集合跑步离开,内务都来不及整理。因为惦记着没收拾妥当的行李,大家匆匆吃完饭就赶了回来。

  “奇怪!谁帮我们把东西整理好了?”走在前面的战友惊讶地问。只见背包摆放整齐,散乱的物品也各归其位。我们正纳闷时,房东大娘提着大半桶热水走进来,温和地说:“听生产队长说,你们从大上海出来拉练,跑了七天,一定累坏了。我烧了锅热水,大家洗洗解乏。”

  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世人常赞“雪中送炭”最为可贵,而这大半桶热水,对于疲惫的战士们来说,又何尝不是最珍贵的馈赠?

  那夜我躺在铺上,尽管浑身酸痛,却久久难以入眠。恍惚间,仿佛回到参军前下乡劳动的第一天。收工回家时,母亲早已备好饭菜,一边看着我吃,一边心疼地说:“头天劳动累坏了吧?我给你烧了热水,好好洗洗,睡个好觉。”此刻,房东大娘给予我们的,不正是这般慈母般的关爱吗?

  几天后,侦察班李班长感冒发烧,卧床不起。中午我刚从炊事班端回病号饭,就见房东大娘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汤走进来。她坐到床沿,慈祥地说:“孩子,趁热把这碗鸡蛋汤喝了,出出汗烧就退了。”李班长接过碗时,我看见他眼眶中闪烁的泪光。我的眼睛也湿润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此情此景,纵是铁石心肠,又怎能不为之动容?人在病中,最珍贵的莫过于亲人的关怀,而房东大娘给予我们的,正是这至真至切的温情。

  时光荏苒,五十年转瞬即逝,这一幕幕却恍如昨日。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常被比作水,军队喻为鱼,以鱼水之情赞颂军民情深。我们的房东大娘,正是这浩瀚“大水”中的一滴。那大半桶热水、那一碗鸡蛋汤,饱含的是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这就是“亲人”一词在我们伟大祖国最深刻的含义——一种超越血缘的亲情,一种人民与军队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真情。我们的房东大娘,就是战士心中最亲的亲人。正是“人民热爱子弟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写到这里,我的眼眶再次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