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鸣锣!遇见“最闽南” 博出好彩头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A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版文/本报记者 赵张昀(除署名外)

  本版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金秋的喜悦带来美好的期盼,更将为市民和读者带来好运连连!前天上午,2025厦门日报社“党报进社区”订阅活动中秋博饼欢乐汇,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主题景区(以下简称“屿见闽南”)正式启动,并邀请读者们沉浸式体验非遗博饼民俗。

  启动仪式响起鸣锣声,出席活动的嘉宾共同掷出中秋“第一博”,全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厦门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唐亚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栋、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春晖及合作伙伴贵州国台酒业、金标大众代表等参加活动。

  在厦门日报社连续23年积极推广中秋博饼民俗文化的努力下,博饼民俗不仅成为许多市民的金秋“主题词”,还成为《厦门日报》与读者之间深厚感情的见证。2025厦门日报社“党报进社区”订阅活动中秋博饼欢乐汇将从今天起,陆续走进全市多个商圈及社区,用一系列精彩活动和丰厚好礼,让广大市民读者充分体验博饼民俗文化的魅力。

  

  走进屿见闽南 实景体验传统文化

  

  2025厦门日报社“党报进社区”订阅活动中秋博饼欢乐汇创新玩法,带领读者走进“屿见闽南”景区,让传统民俗升级为动态的文化体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特设“中秋迎祝褔”主题墙,以及“瑞满乾坤”“福慧双增”“未来可期”等福气满满的手举牌,一些亲子家庭读者纷纷在此打卡留念。“我们一家是《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的忠实读者,老一辈人订报、读报,直接影响到我们和孩子。今天我们特地走进景区参加活动,要把中秋祝福和博饼的好彩头带回家。”读者林女士说。

  读者入场后便观赏到《千年回响》实景演出——整个舞台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带人穿越到千年之前的闽南。“效果太震撼了,尤其是看到舞台上的天文钟,让我们对北宋苏颂这位同安人的成就,有了更具体的认知。”读者李先生说。40余人参与的表演现场,鼓阵、异国风情歌舞、杂技与多媒体光影共同交织,打破时空界限,重现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

  博饼当状元、赚“银票”兑好礼、与NPC互动……启动仪式后,不少嘉宾、读者体验了景区的博饼游戏。一轮轮“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游戏环节之后,读者们收获“银票”,有的还换上了“状元服”,沉浸式了解博饼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变迁。

  

  坚持让孩子读报 “滴灌式”培养阅读习惯

  

  “我们是去年的新订户,很惊喜地体验到了订报新‘福利’。”市民汪宇带着10岁的女儿熙熙,第一次来到屿见闽南。汪宇说,除了熙熙,家里还有一个6岁的女儿菡菡,姐妹俩都是《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的小读者。

  读四年级的熙熙告诉记者,她已经养成了放学后和周末读报的习惯,最喜欢读的是医疗健康内容。“尽管新闻中有些专业词语不太理解,但还是学到了很多健康知识。”熙熙说。

  汪宇告诉记者,她热爱阅读和写作,保持着写随笔和博客的习惯。作为母亲,她很注重通过读报的方式“滴灌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通过书籍和报纸,可以打开不一样的人生故事,无论是对生活阅历,还是对学习成长都很有帮助。”汪宇说,希望以后能成为本报城市副刊的文友,让热爱继续发光。

  

  

  发行员故事

  

  用心服务读者 发挥专长提供帮助

  

  “我们片区不小,每天要送800多份报纸。骑着电动车弯弯绕绕,一天下来,车程在15公里左右。”在活动现场,本报发行公司湖里发行站东渡片区发行员吴国裕告诉记者。2021年,他成为东渡片区发行员,之后每逢工作日,他都在清晨五点半左右准时到达指定地点,接收带着油墨味的《厦门日报》。

  分报、装车、行驶、投递……吴国裕熟练地把报纸送到每家每户。由于东渡片区多山坡,又有高架桥,经常需要绕骑更长的路程;部分小区不允许电动车进入,他就把沉甸甸的报纸扛在肩上,步行在各楼房之间,需要多花费40分钟左右。

  “他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用心服务读者的人。”湖里发行站站长尤文种说,送报不仅是一项细心的体力活,更是需要和读者直接接触、服务客户的过程。吴国裕经常主动上门与读者交流,热情开展征订工作,还乐意帮助腿脚不便的老读者。“我以前从事过维修行业,有时候可以发挥这一专长,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吴国裕说。

  虽然发行员这份工作不算轻松,但吴国裕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的读者素质很高,和他们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希望能一直为他们服务。”

  商家声音

  

  传承非遗技艺 讲好老字号新故事

  

  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超:中秋博饼是厦门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市民极具共鸣的文化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依旧为市民读者带来熟悉的美味好礼和金秋祝福。作为扎根厦门百年的老字号,古龙食品在传承非遗制酱技艺的同时,还积极开拓食品产业新赛道,焕发老字号活力,持续推动品牌战略升级。今年,古龙食品荣膺厦门老字号、福建老字号与中华老字号三项权威认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大满贯”企业,彰显出深厚的品牌底蕴。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消费市场,古龙食品精准把握新消费群体对便捷、健康与风味的多重需求,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与品类拓展,推出还原地道闽味的沙茶肉酱,还开发了多款别具风味的冷冻食品和康养礼盒系列。未来,古龙食品将持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讲好老字号的新故事。

  

  将健康生活方式带给市民

  

  福建耕农康养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展:中秋佳节越来越近,作为一家以构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己任的综合性企业,我们希望通过“党报进社区”订阅活动中秋博饼欢乐汇,将更健康、更美味的产品带给广大市民。

  深耕大健康20多年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在国家大健康战略的背景下,引领“家庭健康餐桌”理念,推动可持续农业实践,并以更安全、营养、美味、便民的大健康产品讲好中国故事。因此,我们以耕精做强、惠民兴农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优秀的健康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旗下有“耕煮”与“耕农稻佳”两大品牌,“耕煮”以国潮饮料为核心产品,“耕农稻佳”主营米、面、调味品、食用油、山海干货等家庭健康餐食。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带来“耕农稻佳”品牌的延边胚芽米。胚芽中含有稻谷超半数的营养成分,口感与营养兼备。我们希望以更健康的主食,引领未来饮食新风尚。

  (厦门晚报记者 黄毅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