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乐”动真情 “智”引新声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A03版:人物·对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本报记者 庄筱婧 陆晓凤

  图/湖里区委宣传部  提供

  9月19日至21日,在湖里区举办的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众多音乐科技领域的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围绕数字音乐的未来发展,展开多轮深度对话与思维碰撞。

  “理工男”如何看待数字音乐?AI技术如何重塑音乐体验?游戏《黑神话:钟馗》声音设计有何最新进展?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首位百亿票房电影音乐人”阿鲲、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李佳骐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产业专家,听听他们对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洞见。

  

  

  “中国首位百亿票房电影音乐人”阿鲲:

  用音乐传递情感共鸣

  

  名片

  阿鲲

  阿鲲,原名陈鲲,“中国首位百亿票房电影音乐人”,先后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以及四川音乐学院,代表作有《舌尖上的中国》、《流浪地球》、《九儿》(红高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熊出没》、《风味人间》等。

  

  

  谈“百亿票房音乐人”身份

  “我个人更在意的是我的音乐是不是能够打动观众,融入观众。”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首位百亿票房电影音乐人”这个身份?对未来的创作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启发?

  阿鲲:其实比起这个“title”,我个人更在意的是我的音乐是不是能够打动观众,融入观众。非常开心的是,我发现我的音乐作品如《太空电梯》《开启新征程》《舌尖上的中国》,以我想象不到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被呈现出来。比如,我经常看到做美食的短视频用《舌尖上的中国》的配乐作BGM;也看到很多网友在音乐平台上留言,《太空电梯》等高燃曲目成了他们健身的必备曲目,可以让他们多跑20分钟,我觉得这些都是音乐和听众共鸣的形式。

  我也希望我创作的音乐不只是在影视里呈现,而是可以单独聆听,可以在原声带或是我的线下音乐会“阿鲲音乐宇宙”中,以独立的音乐作品来欣赏。

  记者:作为曾经的“理工男”,您怎么看待数字音乐?

  阿鲲:从小我就是一只手在钢琴上面弹,另外一只手在计算机的键盘上面弹,两只手都是在键盘上,两边都在敲打。本科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当时打下的计算机基础,让我现在把编程思维运用到了音乐创作里,比如说集成数字音乐、特效处理等诸多元素,让传统音乐、音效可以结合计算机技术,创作出独特的听觉体验。

  

  

  谈AI音乐创作

  “人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拥有非常复杂的情感——这正是音乐最打动人的地方。”

  

  

  记者:您在演讲中提到音乐可以让影视作品更有故事感,您觉得AI创作能达到这种效果吗?

  阿鲲:AI是这两年特别火的话题。之前有媒体将我的《舌尖上的中国》《太空电梯》等作品喂给AI,让它模仿生成类似风格的音乐。但我听后觉得,至少在目前,AI还远远达不到优秀影视音乐的水准。

  当然,未来AI一定会有很大进步。但我始终认为,人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拥有非常复杂的情感——这正是音乐最打动人的地方。它能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递出文字和语言无法表达的情绪,把我们心里说不出来的话,变成旋律。

  所以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更希望借助情感和作品与听众交流。也许我们从未见面,却因为同一首曲子而产生连接。这种基于情感的共鸣,也是我认为AI无法取代人类创作的原因。

  记者:AI能够大量便捷地创作音乐,对此您对年轻音乐创作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阿鲲:我觉得现在的音乐创作方法五花八门,甚至按一个键就可以自动创作出音乐,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它也有两面性,对于想要从事音乐行业的年轻人,我觉得,如果想走得更远一点的话,反而应该要先把那些最传统、最枯燥、最基础的东西做好,这样的话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创作者,而不只是会用电脑而已。

  记者:关于《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音乐创作过程中,您有什么小故事可以分享吗?

  阿鲲:《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今年春节档很热门的一部电影,我很荣幸能参与创作。当时接到制片人电话、看完片子后,殷夫人离去的那段情节让我特别感动。回去我就一直回想我和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无论是玩耍的时光,还是她逼我弹钢琴的记忆,都让我很有感触,也正是在这种情绪中,我得到了大家最终听到的这个旋律。

  我赶紧回到工作室把它写下来,发给制片人和导演听。没想到非常顺利,一个音没改就通过了。其实之前写《流浪地球》主题音乐时也是这样——和导演聊完之后,我也是带着那种沉浸和感动去创作的。

  对我来说,投入情感、真正融入项目所表达的情绪里,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科幻设定还是母子情深,一旦真正“感同身受”,就不需要为找灵感而发愁,而是灵感自己会来找我。

  记者:上个月《生万物》这部剧很火,能否分享一下创作的心路历程?

  阿鲲:这部影视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我亲自去了剧组的拍摄地,看到实景,深深感受到一种从土地里散发出的清香。因此我希望音乐能跟着戏剧氛围自然生长,顺着人物所处的环境、情绪张力慢慢流露。

  和《流浪地球》这类科幻题材不同,这次我们用了很多民族乐器,比如二胡、箫,以及中国传统调式,再融入新的作曲技法,配合演员的表演,共同呈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动人故事。

  

  

  谈厦门印象

  “期待有一天可以在这个充满音乐元素的城市,与喜欢音乐的朋友们互动和交流。”

  

  

  记者: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厦门,你认为什么风格的歌曲和厦门的城市气质相符?

  阿鲲:我觉得一定是我写过的一首曲子——《那些美好》,它是一首悠长又带有节奏律动的小曲,非常适合在厦门海边聆听,风格也与厦门的自然风光相贴合。

  厦门与音乐是有很多联系的,我记得下飞机的时候,机场就有人在弹奏钢琴,后来也了解到鼓浪屿是钢琴之岛,我非常期待有一天可以在这个充满音乐元素的城市,与喜欢音乐的朋友们互动和交流。

  记者:那厦门的美食会带给您一些音乐启发吗?

  阿鲲:今天来到厦门,想去当地尝尝厦门正宗的沙茶酱是什么样的味道,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创作领悟,同时也想检验一下,之前写的沙茶酱的音乐是不是够“本味”。

  

  

  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李佳骐:

  把我们的文化做到极致

  

  

  名片

  李佳骐

  李佳骐,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音乐制作人、声音设计师,参与制作《王者荣耀》《魂斗罗·归来》《开心消消乐》《使命召唤手游》等游戏作品,负责游戏《黑神话:悟空》整体音频工作。

  

  

  谈游戏《黑神话:钟馗》

  “作为创作者,平时应该多做功课,多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

  

  

  记者:《黑神话:悟空》之后,有没有给8082Audio工作室带来更多的项目机会?

  李佳骐:当然有!我比较纳闷的是,大多数是电影项目,像是今年暑期档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就是合作项目之一。目前手头上还有4部电影作品在合作。当然对于我个人来说,游戏音乐制作还是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黑神话:钟馗》就是未来的工作重心。

  记者:能透露一下新游戏《黑神话:钟馗》的进展吗?

  李佳骐:其实《黑神话:钟馗》我知道的也不多,还在前期准备阶段。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习一下民俗和志怪文化,读一读相关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它和《西游记》这种神魔世界不同,也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质,钟馗的故事讲的是个村落,更接近市井老百姓的生活。对我们而言,难度在于怎么从《黑神话:悟空》宏大的世界观里跳脱出来。毕竟做《悟空》那个项目花了好几年,研究《西游记》也研究了那么长时间,抽离出来需要一些时间。

  事实上《黑神话:钟馗》预告片的配乐我们做了五六版,第一版一下手,听起来就很有“猴味儿”!这不对,我们就又做了好几次尝试,发现需要用小声场、小件的乐器,才能达到“市井感”。

  记者:接下来的创作中,有没有计划融入一些“闽南声音”?

  李佳骐:还要看前期开发流程,包括剧本设计是否留有这样的空间。如果有合适的部分,我当然会自然融入。我觉得作为创作者,平时应该多做功课,多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提前有所积累,用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如果不了解,可能机会摆在面前,也意识不到。

  

  

  谈中国游戏音乐竞争力

  “创作更重要的是自己开心、自己玩得尽兴。”

  

  

  记者:您怎么看待中国游戏音乐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李佳骐:不看待。我们玩我们的,他们玩他们的,各自尽兴就好。比较本身反而容易变成包袱,成为创作中的负担。

  创作更重要的是自己开心、自己玩得尽兴。如果我喜欢,我可以接受别人不喜欢;但我喜欢,就要做到我自己满意,让同样喜欢这些的人也能感到尽兴。

  所以我们的音乐和他们的到底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做到自己认为的好,就够了。不同文化之间,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有些则不同。但当你把自己的文化做到极致,至少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记者:过去一年,AI发展得更快了,您对AI创作有新的看法吗?

  李佳骐:对,现在AI做得更好了。以前我可能不认为它能帮助我的工作,现在甚至可以用AI做编曲demo、演唱demo,我相信未来AI发展可以更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是非常积极地看待这件事,只有工具继续高速发展,才能更高效地产出作品。

  尤其现在,我对年龄已经有点焦虑,会盘算在退休之前还能做几个游戏?这是我在20多岁时不会考虑的问题。如果做一个游戏要四五年,做不了几个我就该退休了,这太可怕了。但如果有了AI工具的加持,未来或许两年,甚至一年,就能做出《黑神话:悟空》这样的游戏,那多棒啊!

  

  

  谈来厦感受

  “厦门给我一种温暖有爱的感觉,如果为这种状态写曲,肯定是首神清气爽的音乐。”

  

  

  记者:这次参会感觉有什么不同?

  李佳骐:今年大会依然很热闹。我觉得最大变化是每年论坛的内容都在更新,不论是分享的老师还是参会朋友,都带来新的内容和启发。每年参会分享就像在做个人的小总结,论坛聚在一起,就成了产业总结。我每年最期待的,就是想知道大家去年做了什么。

  记者:过去一年,您和厦门本土产业或公司有合作吗?

  李佳骐:交流一直有,比如录音,还有和乐手以及歌手合作,我老师陈建平也在厦门。但受地域限制,实质性大批量合作还比较少。不过我真的很喜欢厦门,每次来都特别开心。空气好、环境好,又靠海,我喜欢海,也爱沿海跑步,每次来都觉得神清气爽。

  记者:您觉得哪种音乐风格和厦门城市气质比较搭?

  李佳骐:限定某一种风格可能有点窄,不同风格其实可以表达同种情绪。厦门给我一种温暖有爱的感觉,如果为这种状态写曲,肯定是首神清气爽的音乐。

  

  

  嘉宾看厦门

  

  宝宝巴士音乐总监陈畅:从乡音里寻找文化基因

  

  我们刚推出的福建童谣专辑山海福谣中,包含了三首闽南童谣,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丢丢铜》《天黑黑》以及《月光光》,相信闽台的大人小孩都很熟悉。这三首闽南童谣整体的编配风格采用了南音的编制,我们实录了南音“四宝”,还采用了新的编配手法,比如《天黑黑》我们用了雷鬼的处理方式,就是让整首音乐变得更加动感。

  

  音乐人、歌手王澳楠:厦门像清新的流行朋克

  如果用一种音乐风格来形容厦门,我觉得是那种很清新的流行朋克,因为我感觉这座城市很有生命很有活力,而且我个人非常喜欢大海,大海就是给人一种很自由的感觉,到了这座沿海城市就觉得心情很好。

  

  《天赐的声音》总导演孙竞:厦门如同慢节奏的民谣

  厦门给我的感受就像民谣,比较舒适,比较慢节奏,可以在这里吹着海风,慢悠悠地感受一下生活。

  

  

  (郭晓冰、郑靖、何春钰、郑菁玮、郭燕如对本版采写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