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广告语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我有一块“纂”石,亦能如金石般永固长存。那是我用纂书题写的鹅卵石,自海边捡拾而来,论体积,比按克拉计量价值的钻石可要大上成百上千倍。它虽不值钱,却独一无二。
早已记不清自己是从何时起,开始在石头上写字的。或许这份偏爱自孩提时便已萌芽——幼时的我很喜欢在石块上涂涂画画。若要追根溯源,中国人在石头上直接以墨(含朱墨)书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至今已有三千余年。你说,这份喜好,是不是早已刻进了我们的基因里?
我在这块“纂”石上写的是“成其久远”。有朋友问我这四字的含义。我告诉她,这四字出自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其中有段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短短数语,道尽了人际交往的真谛——唯有真诚相交,方能长久相伴。我素来信奉真诚,也将其视作与人相处的首要准则,写在石上,也是刻在心里,成为我的座右铭。
今年有幸到五台山一游,山间草木皆含禅意,途中,我随手捡拾了一小块青石,它呈不规则菱形柱体,恰好有四个较为平整的面。石头是随机偶遇的,在石上书写“创作”,自然也该随形就势。忽然想到,世人皆喜祈福纳祥,何不借此石写下吉言,既为自己祈愿,也藏一份心意?于是,我细细调和金粉,拿起最称手的小楷毛笔,饱蘸墨汁后,在石上慢慢落笔:一面书“多福”,一面书“时来运转”,然后将较大的一面当作底座,这块青石便得以稳稳安放。国人向来偏爱吉利的谐音,“石”与“时”同音,我心中期盼好运能如千万年的石头一般,长长久久。
除这两块石头之外,我还用不同字体写了许多块石头,分别写着“如意”“长乐”“知足”“山海”……将它们摆放在书桌和案几之上,既是点缀空间的小摆件,若有朋友喜爱,也能当作小礼物赠予对方,传递一份质朴的心意。
生活底色本是平淡的,不如亲手为它添上几笔惊喜。钻石有价,“纂”石无价,这份在笔墨与石块间寻得的平凡欢乐,或许更“恒久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