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刘启国 黄煜 陈雪松
图/市市场监管局 提供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昨日下午,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主题的2025年厦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主题日活动在SM城市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市食安办指导,市市场监管局、思明区政府、厦门广电集团联合主办,市食安联、思明区食安办协办。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我市食安领域专家及食品企业代表齐聚活动现场,共话食安、共享成果。
启动仪式上,市食安办通报了“十四五”期间厦门食品安全工作成效,以及厦门25年来治理“餐桌污染”工作的主要成果。据悉,宣传周期间,全市25个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将联动开展52项特色活动,面向市民与食品从业者普及法规及科普知识。
“食安益企行”启动 开展风险管理帮扶
面对食安风险,如何织密全链条防护网?厦门用创新给出了答案。2020年,在市食安办、市财政局、厦门金融监管局指导下,我市启动食品安全公共责任保险项目,在福建省率先建立食品安全公共责任险机制,构建“保险保障+风险管理”防控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撑起“食品安全伞”。活动现场,市食安联携手厦门市食安公共责任险共保体——中国人寿、平安财险、太平财险、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等5家保险公司,启动食安责任险“食安益企行”专项服务,组织专业团队深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全方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形成“评估-建议-整改-提升”的完整闭环,切实帮助企业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据介绍,我市建立的食品安全公共责任险机制,由市政府每年拨付708万元,委托市食安办作为投保人,以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自然人作为保险保障对象,将全市1200多家学校食堂、约80家养老机构食堂、约80家农贸市场以及农村集体聚餐、小作坊等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全面纳入食品安全公共责任险范畴,每年为市内500多个建筑工地、100多场大型经贸展会活动、100多家中央厨房及集体用餐单位提供保障,初步实现公共领域保险保障全覆盖。“食安益企行”服务启动后,首批将对全市约60家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帮扶,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全链条治理 让外卖美食更安全
近几年,网络餐饮外卖行业发展迅速。为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保障市民饮食安全,市市场监管局等四部门去年在全国率先发布《厦门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规范》,并以此为基础,于昨日对外发布供厦食品标准——《厦门市网络餐饮外卖服务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标准”)。据悉,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网络餐饮外卖全链条的食安团体标准,将推动外卖食品安全领域迈入标准化、全链条治理的新阶段。“该标准从厦门市网络餐饮外卖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对外卖食品从接单到送达服务全链条梳理,明确了涉及的所有主体:外卖平台、餐饮服务提供者、配送机构和配送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厦门市产品技术审评与审核查验中心高级工程师高静介绍。
比如,标准要求外卖平台要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查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基本信息,包括入网餐饮提供者的名称、经营地址、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信息、量化分级信息,以及表明门店身份的照片(如门面、门头、牌匾或 LOGO、售卖台等),必要时应实地核查经营场所情况,所有信息应当真实有效,发生变更的,应及时更新,杜绝虚假信息;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持有食品经营许可,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委托他人制作加工食品;应按网络订单制作餐品,加工制作过程应当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国家标准要求,严把质量安全关,并保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
标准还从订单分配、出餐到打包、取餐、送餐、送达等六方面,对网络餐饮配送全过程提出管理要求。比如,外卖打包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盛装容器、加盖密封、防压防漏,送出前应加贴食安封签等,为平台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配送机构及配送人员提供操作规范。
活动现场,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以及我市餐饮相关协会、企业代表向社会作出承诺,表示将贯彻执行该标准,共同助力提升厦门网络餐饮外卖服务水平。
75名专委会成员获聘上岗 助力提升食安治理效能
在厦门,有一个标志代表着更高标准、更高品质,那就是“鹭品”。2019年起,市食安办指导市食安联推出“供厦食品标准”,通过评定的产品可授权使用“鹭品”标志,以严于国标的供厦标准为引领,提升高品质食品供给水平。今年来,市食安联通过组织开展“‘鹭’享食安”系列活动,推动供厦标准进一步落地,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活动现场,主办方为厦门市原菜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18家新获“鹭品”授权的企业授牌。据统计,目前厦门获“鹭品”授权的企业已有186家,产品有上千款。
近年来,市食安办还指导市食安联主动加强与外地优质区域公共品牌的对接合作,已与新疆“新疆品质”、黑龙江“龙江品质”、云南泸水“品质怒江”达成战略合作,实现标准互认、品牌共建。昨日,市食安联与湖北恩施州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鹭品”与恩施优质产品互认合作,共同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的区域公共品牌。
依据《厦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市食安委设立专家委员会,下设政策法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食源性疾病防控等9个专业组别,汇聚技术机构、专业协会、科研院校、政府部门等多领域人才,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科技咨询、政策建议等智力支持。昨日,涵盖科研院校、企业、临床医疗等领域的新一届75名市食安委食品安全专家获颁聘书,他们将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聚焦‘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主题,通过培训、科普讲座、互动体验等多元化形式,向市民群众和食品行业从业者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充分体现部门协作、社会共治的特点。”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治理“餐桌污染”,从“优化责任体系、聚焦全链监管、强化标准引领、深化社会共治”四大维度持续发力,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效能,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全力守护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点击
“十四五”期间,市食安办制定发布150项供厦食品标准,3000余项指标严于国标,40余项标准为全省乃至全国首创。
全市食品安全抽检量达每千人10批次,人均抽检量及覆盖面全国领先。
2022年,厦门成为全省首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同安区、翔安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追溯监管模式入选全国市场监管十大智慧监管举措,“食安斗阵行”、“食安卫士”品牌、破解农村集体聚餐监管难题、“小饭桌”综合治理等4项创新举措,获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全国十佳案例。
我市食安工作考核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第一或A级,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