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学校食堂 护航师生“舌尖安全”
日期:09-16

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黄煜 陈杰
秋季学期开学两周了,孩子们在学校的伙食如何?学校食堂采购的食材是否来源可溯、质量合格?后厨的食品安全管理到位吗?环境卫生符合要求吗?本期“月月十五查餐厅”行动,市食安办组织媒体记者、家委代表跟随执法人员,对集美区学校食堂和大宗食材供应商进行突击检查,重点检查食材采购追溯、后厨“三防”设施设备、餐具消毒保洁、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等情况。严控严防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全力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检查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初中部):
提醒食品标签标注拆封日期
位于集美区福鼎山北路的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初中部),每日有1000余人在学校食堂用餐。监管人员首先来到食堂内配备的食品安全检测室,了解检测室当日的食材快检情况,并查看了在就餐区公示的检测结果。据了解,目前集美区已有10所千人以上中学食堂建成了快检室,每年检测量达1.5万份,为校园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学校食堂的冷冻库、冷藏库、副食品仓库,监管人员重点对“三防”设施、食材的标签标识、贮存条件等进行检查。“一些预包装食品在拆封分装后,保质期会缩短。因此,食品标签上除了标注采购日期外,还应注明拆封日期,以便更精确地管控食品质量。”杏林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齐宇贤提醒。
在后厨食材粗加工区,执法人员对刀具、砧板、毛巾的色标管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提醒后厨工作人员每日按规定对餐饮具、刀具、砧板、容器等加工用具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三防”、冰箱、消毒柜等设施设备进行维修维护,以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在备餐区,执法人员仔细检查了食品留样制度的落实情况,强调食品留样应重量达标、密封规范、标识清晰并按规定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
“作为初三学生家长,我之前已参与过多次学校组织的陪餐和监督检查,也切实感受到学校食堂管理的持续改进,尤其是在消毒流程和卫生管理方面有明显提升。”全程跟随检查的学校家委代表王女士表示,对于孩子在学校食堂用餐,她觉得很放心。
据了解,为保障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除日常监督检查以外,集美区市场监管局还在暑假期间,指导辖区27所学校投入465.3万元进行食堂改造提升,改造项目包括加装密闭窗户、提升设施设备消毒效果等。
检查福建一亩鲜生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
提醒及时做好温显设备维护
昨日的行动中,执法人员还对为全市多所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供应大宗食材的福建一亩鲜生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在禽肉车间和精品菜加工车间,重点检查了操作工具、设施设备及卫生环境等;在冷藏、冷冻库,重点检查了温度设置是否达标、食品储存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在常温仓库,执法人员对纯牛奶、小麦粉、食用油、面线等食品的标签信息,以及储存条件进行检查,并随机抽取了一款酱油,在“入市必登”系统上查询是否有相应的进货票据信息。
执法人员提醒企业,对蔬菜原料库内加工完的净菜,食品标签上应标注加工时间和使用期限;实验室内的食品留样柜温度计要及时更换电池,以确保温度控制在规定区间范围内。
据悉,本月内,集美市场监管部门还将组织对辖区学校及食材供应商,包括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让家长放心,让师生吃得安心。
昨日的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派出食品安全快检车,在大宗食材供应企业随机抽取了西红柿、胡萝卜、小葱等食材样本,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科普“食”刻
大宗食材供应企业要这样做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大宗食材供应企业要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并留存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等相关材料;建立食品溯源体系,按要求开通“入市必登”账号,按规定及时上传追溯数据,同时详细记录食材来源、加工、运输等全链条环节信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重点加强冷链食品温度控制及配送环节管理,配备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如配备冷藏、冷冻设备的专用车辆),确保全程运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每日对配送车辆及接触食品的人员进行清洁消毒,完整留存运输轨迹、温度监测记录;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潜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