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读大学的女儿放假后并未直接返厦,而是特意绕道江西老家探望爷爷奶奶。连日品尝奶奶亲手做的饭菜,她乐不思蜀,几乎忘了归期。一日,她发来微信说:“晚上陪奶奶散步,她说她跟你不仅是母子,更是非常好的朋友。”这句话,让我一时怔然,感慨丛生。
记忆中,母亲一向是严厉的。她常说:“慈母多败儿,管得严,才是真正为你们好。”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我和哥哥从小便是旁人眼中的“乖乖崽”。每日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放学后还常帮母亲做家务。直到高中,周末若想与同学外出,仍须征得母亲同意。只要她说一个“不”字,我们绝不敢跨出大门一步。邻居家的长辈教育孩子时,也常以我们为例:“看看张家的两个孩子,多听话。”
正是这样的严格,让我在参军之后迅速适应了部队纪律。对我而言,规章约束并非难以承受的“紧箍咒”,反而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变化,是从第一次休假回家开始的。我渐渐察觉,父母不再像从前那般严厉,说话语气多了商量与平和。与母亲的交流越来越多,我也渐渐敢于和她开起玩笑:“妈,以前总觉得您好凶,现在这么温柔,我反而有点不习惯了。”母亲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直到有一次,再度聊起这个话题,她才轻声说道:“以前你们还小,不懂事,父母就要多教、多说。现在你们长大了,道理该自己琢磨。以后有什么事不明白,都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父母和孩子,也可以成为朋友。”
从那以后,不论是生活琐碎,还是人情世故,只要遇到困惑,我都会打电话回家。常常聊上几句,便豁然开朗,心结也随之消解。
这些年,我和父母真的处成了朋友。虽常通视频,却每次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分享生活中的喜悦,探讨人生的体会,也不时为彼此制造小惊喜——不管谁过生日,总会早早收到对方的祝福。
有人说:“父母与子女,是彼此赠予的最佳礼物。”作为父母,我们渴望孩子的理解;而我们的父母,何尝不也是这样期望?也许,彼此成为朋友,才是亲子之间最理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