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修摩托要花19万元 这笔钱谁买单?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A10版:都市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谭心怡 通讯员 思法宣)摩托车爱好者小刘(化名)的绝版爱车被撞,申请理赔时却因高额维修费与保险公司产生分歧。这场理赔“拉锯战”也因此拉开序幕。近日,思明法院发布了一起财产保险纠纷案。

  小刘是摩托车爱好者,将自己的一辆绝版摩托车视若珍宝。2024年夏天,这辆摩托车连续三次出事故,车身严重受损。由于这款摩托车早已停产,配件难寻,维修费用自然不低。庆幸的是,小刘早已为爱车购买了保险,可真到申请理赔时,小刘与保险公司就维修金额产生了巨大分歧。

  小刘坚持认为,必须去品牌特约店维修,费用高达19万元。保险公司却认为“还能正常骑”,维修费顶多几万元。双方各执一词,争执愈演愈烈。

  作为思明法院初任法官,杨法官第一次接触财产保险纠纷,感受到的不是简单的数字分歧,而是情绪与信任的全面对抗。

  为了打破僵局,杨法官重新坐下来一页页翻看材料,反复梳理案情,她认为调解的关键还是要解决双方对维修费用、车辆价值的分歧。杨法官决定启动司法鉴定。可连鉴定机构的选择、材料的真实性,双方都争得面红耳赤。杨法官先后召开了不下五次质证会议,才让鉴定顺利进行。结果显示,鉴定金额与小刘主张接近,这为调解打开了一条突破口。

  此时的小刘,已经在长期拉锯中耗尽耐心。杨法官意识到,调解不仅是算账,还要帮当事人“解心结”。她一边借助调解员的力量安抚小刘情绪,一边与他面对面交流,慢慢建立起信任。经过多轮沟通,保险公司逐渐接受了鉴定结论,双方终于坐到了一起。

  为进一步打消保险公司的顾虑,思明法院还出具了《调解建议函》,详细分析了诉讼风险、附上了人民法院案例库类案参考,明确了调解方案。

  一个月后,保险公司全额履行付款义务,这场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法官说法

  调解不是和稀泥

  调解不是简单的退让,而是在法律与情理之间寻找最优解。它需要法官的耐心倾听、智慧判断,更需要团队机制的支持。从司法鉴定的“硬标尺”,到调解员的“软沟通”,再到机制的“兜底保障”,每一步都是化解纠纷的关键。

  正如杨法官所言:“公平正义,不仅写在判决书里,更要落在当事人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