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房舒
“想贪点小便宜领袋米,没想到把一万多元搭了进去!”想起前几天的遭遇,市民陈女士(化名)仍懊悔不已。近日,她因网购糙米时扫了包裹里的“配送码”,一步步落入刷单诈骗陷阱,累计被骗上万元。前日厦门警方发出预警:此类诈骗常以“小恩小惠”为诱饵,市民需擦亮眼睛,守住钱袋子。
9月初,陈女士在抖音平台刷到一款七色糙米,称11.8元就能买2500克,她觉得划算便下了单。可收到货时,她却傻了眼:包裹里只有一小袋米,连标注重量的一半都不到。正想找商家理论,她发现袋子里夹着一张印着“扫码补送米”的卡片,上面写着“因物流问题少发,扫码联系客服,可通过附近超市补送剩余的米”。
“觉得商家还挺负责,就扫码了。” 陈女士回忆,扫码后弹出一个客服对话框,对方自称是“汽车之家合作工作人员”,说补送米的活动是“汽车之家”联合商家搞的,还让她先下载一款只有符号、没有名称的软件,“说在这软件上才能跟进送米进度。”下载软件后,客服却话锋一转:“送米流程比较慢,不过您要是愿意帮‘汽车之家’做推广,不仅能加速送米,还能赚佣金。”想着“既能领米又能赚钱”,陈女士答应了。对方先让她观看几条指定的汽车类抖音视频,截图发过去后,很快就返了15元佣金到她的支付宝。
没等她高兴多久,客服又推荐起“高级推广任务”,说“给指定汽车品牌充值做推广,佣金比例更高,一次能赚几百元。”陈女士有些犹豫,但对方不断强调“充值后马上返本还佣”,还晒出其他“用户”的赚钱截图。于是,她按要求用支付宝转了第一笔钱,可刚转完,客服就说“操作错误,订单被冻结,得再充一笔才能解冻,解冻后两笔钱一起返还。”
想着赶紧把之前的钱拿回来,陈女士就这样被牵着鼻子走,一次次按要求转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累计转了上万元。直到对方又催她再转5000元“激活账户”,她才猛然醒悟:“这根本不是推广,是骗钱!” 可当她再想联系客服时,对方已不再回复,那款软件也无法打开。
提醒
“这类刷单诈骗的套路很固定,先以‘小利’获取信任,再用‘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等借口逼受害人持续转账。”厦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此类受骗群体多集中在中老年人,均因轻信“扫码领福利”“兼职赚快钱”陷入骗局。
民警提醒,网络刷单属于违法行为,凡是要求先垫付资金、下载不明软件的 “兼职”“推广”,全是诈骗;收到网购商品后,若遇到“扫码补送”“扫码领红包” 等情况切勿轻易扫码,应直接通过购物平台联系官方客服核实;一旦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拨打110或96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