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漳州讯(文/图 特派记者 黄树金 通讯员 赖桂碧)平和蜜柚进入采摘季,连日来,在平和九峰、长乐、小溪等蜜柚丰产区,无人机采摘运输大显身手,成为一道亮丽的“科技新景”。从人工肩挑背扛到无人机精准吊运,从看天吃饭到智能喷洒管理,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改变着当地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在双峰村的一家果园,吊着3袋蜜柚的无人机在山顶上腾空而起,平稳飞过果林后,精准降落到停在公路边的运输车上。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用时2分钟,而以前人工挑运耗时在30分钟左右。果农算了一笔账:大疆T100等主流农用无人机单日吊运量可达15吨-20吨,效率是人工的30倍以上,亩均成本降低约250元。
目前,平和已成立了7家专业无人机植保服务组织,无人机保有量达63台,覆盖蜜柚、水稻、茶叶等作物。据介绍,无人机日均作业面积可达100亩-150亩(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效率较人工提升15倍,既精准施药,又避免人工接触农药的风险。望着丰收的柚园,果农说:“相比传统人工管理,无人机均匀喷洒后,果树长势更旺、果实品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