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艳 通讯员 李雅宁
图/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晓珍(除署名外)
为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搭建营商环境国际交流桥梁,昨日,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在厦门举行。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营商环境论坛连续三年以“制度型开放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国持续放宽准入,为全球投资者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创造新机遇;持续优化服务,为全球投资者深耕中国提供更多便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投资者搭建合作新平台;持续完善规则,为全球投资者在华兴业展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为各国投资者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将持续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增量市场。希望全球投资者继续投资中国、深化合作,共同书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系统介绍了全国各地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效。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连续第二年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在论坛的专题演讲环节,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的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企业代表,围绕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制度型开放,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等主题深入探讨交流,分享前沿观点与成功经验。论坛由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
同步
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
近年来,我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很多地方主动作为、改革创新,推出了一批颇有成效、可感可及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自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在第二届营商环境论坛首次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以来,各地积极对标先进、借鉴经验,形成“以案例促改革、以创新优服务”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了全国营商环境水平的整体提升。
本次发布的十个创新实践案例,分别来自北京市、河北省保定市、黑龙江省、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南省株洲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集中呈现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进一步彰显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行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将指导和支持各地继续积极探索,及时跟踪改革成效,选择条件成熟的举措经验向全国推广,为各地敢做善成的创新实践提供更大展示平台,为广大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发展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十个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北京市:支付无障碍 旅程更自在 为境外来华人员打造“无国界”支付环境
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
黑龙江省:打造全流程政策服务新模式 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快速兑现
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发布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发展服务包 助企破浪国际数据蓝海
浙江省嘉兴市:聚焦减负提质增效 创新统计“一键报表”改革
福建省厦门市: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绿色样板
山东省青岛市: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 护航企业破浪出海
湖南省株洲市:创建“三多”破产重整机制 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广东省广州市:创新推出定制化供电服务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
四川省:深化市场准入“三朵云”服务 推进企业跨区域“高效办成一件事”
厦门入选 “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福建省厦门市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绿色样板”案例入选。
厦门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全域134个管控单元基础上,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精准管控。创新推出准入清单实施细则、管控单元管理清单,建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集成239个要素图层和10万多条环境准入要求,为364个行业提供准入指引,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探索环境准入集成改革,实施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推行区域评估、融合审批,有效解决企业准入难、审批时间长、项目落地慢等问题。截至目前,已有超2900个项目受益,为企业累计节约审批时限8.7万个工作日,节省论证费用超亿元。
声音
厦门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总干事伊斯梅尔·艾沙欣:当今,一个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其内涵早已超越了优惠政策与基础设施的范畴。投资者更加看重的是稳定性、透明度以及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通过推行制度型开放,经济体可以向全球投资者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这里是规则明晰、值得信赖的沃土,是全球商业版图中可靠的合作伙伴。
具体而言,制度型开放通过简化流程、降低成本,让跨国企业能专注于业务增长而非繁琐手续。以厦门为例,厦门早在数十年前就已实现港口物流与国际标准接轨;过去十年间,依托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这座城市更成为制度型效率推动国际化的典范。
制度型开放是营商环境国际化的基石,而这座基石需要跨国合作、知识共享、相互支持。我想特别赞扬厦门这座城市。长期以来,厦门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通过制度创新、国际合作,厦门不断巩固其作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桥梁的战略地位。
如果各经济体能够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如果投资促进机构、政府、国际合作伙伴能够同心协力,我们必将共同打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包容、更可持续的全球投资环境。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致力于支持这一伟大进程。
厦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先锋和标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马骏: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充分释放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厦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先锋和标杆。比如,厦门开展“多规合一”国家试点,形成了“五个一”的改革成果,为国家改革提供了模板。
厦门于2018年开始制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版本从1.0升级迭代到8.0。
像厦门这样的中国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步要如何继续发挥先锋和标杆作用?一方面,要在传统框架下继续深化改革,同时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围绕数字经济来优化营商环境。厦门电子信息产业是第一支柱产业,也是中国软件名城,围绕数字经济优化环境,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企业会有比较强烈的获得感。未来十年,中国必将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走在全球前列,相应地对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厦门会继续担当先锋和标杆的角色。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丹:当前,全球经贸规则加速重构,制度型开放已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路径。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市场壁垒、激发企业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制度型开放,其核心在于从“边境”措施向“边境后”规则的延伸。它不仅仅是打开国门,更是要主动对标、融入乃至引领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中性、政府采购、环境标准、数字经济治理等领域,构建起一套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
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就,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建议从几个方面着力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外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内深化系统性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优化监管体系,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制度型开放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 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结合中国实际,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以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强磁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中国已成为并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在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长期向好的发展韧性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给外资带来巨大确定性机遇。今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了103个经济体的企业调查结果,我国获得电力、电子支付等12项指标达到全球最优水平,是最优指标数量最多的国家。
制度型开放和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是形成吸引外资“强磁场”的关键保障。我国制度型开放稳步向纵深推进,并呈现四方面趋向:更宽领域开放、更深层次开放、更大范围开放、更高质量开放。新时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突出系统性,打好政策“组合拳”;顺应企业全生命周期规律,突出针对性,织密外资企业“服务网”;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突出引领性,点燃投资“新引擎”。
厦门以包容、创新的姿态,广开对外开放之门,不断以制度创新打造城市发展竞争力。祝愿厦门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奋斗精神,以开放基因续写崭新篇章。
加快与厦门战略性新兴领域产业合作优势互补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思伟:中国国新是一家专司国有资本运营的中央企业,截至目前,公司资产总额已突破一万亿元,全年利润总额连续四年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福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地,厦门是勇立潮头的实践前沿,其发展根植于重商爱商亲商的优良传统,得益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与福建省交流合作,在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证券业务等方面实现了多个项目落地。特别是今年来,中国国新多板块协同助力注册在福建省的华电新能成功首发上市,是近三年央企最大A股IPO项目。目前,我们正加快与厦门市围绕集成电路等重点战略性新兴领域开展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深化央地合作。
福建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速增长
●迪卡侬中国副总裁杨沐霖:近年来,在厦门市、福建省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中,迪卡侬充分享受到惠企政策带来的发展红利。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迪卡侬实现了高速增长的优异业绩。
1989年来华投资至今,迪卡侬在福建省这片优质的营商沃土上稳步发展,身份从来自海外的投资者逐渐转变为深厚扎根的兴业者。迪卡侬先后在厦门市、福州市等地落地实体零售,同时在厦门市落地生产采购业务。
福建以产业链生态和人才优势赋能企业发展,同时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产业链构建,为我们外资企业提供了全新赛道。未来,迪卡侬期待与福建体育及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助力福建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战略产品转移到厦门生产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施舸:恒瑞医药是一家创新型的制药企业,自落户八闽大地以来,深切感受到这片热土“重商、尊商、亲商”的浓厚氛围,并在医药创新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今年5月,恒瑞有一款1类创新药瑞坦宁获批上市。研发申报期间,厦门市委市政府、福建省药监局等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快审评进度,推动产品高效获批。
2018年恒瑞在厦门成立全资子公司福建盛迪,已建成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累计创新研发投入25亿元。目前我们又新增投资10亿元建设创新药生产基地。我们还将战略产品转移到厦门生产,实现厦门生产、全球销售。未来,我们将力争恒瑞在闽产值超过百亿元,助力福建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