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嘉修
这张拍摄于1994年的照片(图1),定格了一段珍贵的回忆。照片中,右起依次为Anne Perkins、我、我太太、小儿子和大儿子。岁月流转,当年外籍老师来家做客的温馨情景,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我们一家人的记忆中。
小儿子从小就对英语抱有浓厚兴趣。1991年小学毕业时,他如愿考入鼓浪屿上的外国语中学,并幸运地成为Anne Perkins的学生。Anne老师还为他取了英文名Bob。
Anne老师来中国前,曾是美国地方法院的律师。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文化交流的初心,她于1989年毅然辞职,来到厦门从事英语教学。凭借深厚的文化素养,她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在她的悉心指导下,Bob的英语进步显著,尤其是口语能力突出,深得老师喜爱。初二时,Bob还被推荐担任学校英语广播台台长。看到儿子的成长,我和太太倍感欣慰,一直盼望能当面感谢老师。
没想到这个愿望很快成真。一个周日上午,阳光明媚,我们在鼓浪屿偶遇Anne Perkins老师。Bob向我们作了介绍,出于礼貌,我邀请老师有空来家中做客,她欣然应允。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美国人率真爽朗的性格。
老师来访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儿子们一早便去轮渡迎接,我和太太则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示对贵客的尊重。Anne老师入乡随俗,还特意带了礼物。
我和太太此前从未招待过外国人,初时略显拘谨。但老师热情开朗,很快便打开了话匣子。她用纯正的美式英语,从容地讲述在中国各地的见闻和趣事。生动的故事、风趣的肢体语言,即便我们英语水平有限,也听得入神。小儿子更是受益匪浅,不久之后的中考,他的英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启发。
那天,老师动情地说,鼓浪屿是她最爱的地方——没有城市的喧闹,只有琴声与海浪声,宁静而惬意,这也是她选择在此任教的原因。她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要珍惜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共进午餐时,我端出厦门特色小吃土笋冻招待老师。为让老师吃得明白,我提前向单位英文翻译请教了相关词汇,现场介绍起这道小吃的原料与做法。
老师似乎听懂了讲解,品尝后连连称赞,还夸我英语说得好。席间,老师得知Bob小学时曾登台笛子独奏,便兴致勃勃地请他吹奏一曲《茉莉花》。笛声悠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离别前,老师与我们全家合影留念。Bob用英文清唱了老师喜爱的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我以口琴伴奏。歌声中,我们依依话别。
后来,她还特意给我们寄来明信片(图2、图3为明信片的正反面)。1994年7月,Anne Perkins老师结束了在厦门的任教返回美国。虽然后来失去了联系,但每当看到这张明信片,那段美好的回忆便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