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初二(1)班 钟臻辰
无数次在书页间追寻的身影,终于随高铁飞驰的脚步渐渐清晰。掠过闽地的青山稻田,武夷山的轮廓在视野中渐渐清晰。
初见武夷,是在《中国地理》画册里。天游峰隐没在山雾中,一半镀着夕阳的金边。后来在《徐霞客游记》中与武夷重逢:“山光水曲,交加入览,翻恨舟行之速。”这粒渴望的种子,终于在闽北的青山绿水间破土。
清晨雨后,薄雾如轻纱飘浮在九曲溪面与林梢。踏上湿漉漉泛着幽光的青石板路,雨后草木的清冽气息扑面而来。刚转过矗立的大石,天游峰巍峨的身影便猛扑入眼帘。深褐的陡峭岩壁如擎天之柱,壁上蜿蜒的沟壑更是亿万年来风雨侵蚀的杰作。指尖隔空描摹,仿佛能触碰到那无声诉说的厚重时间。
沿着湿滑石阶向上攀爬,每一步都似叩问历史。阶面被岁月侵蚀出细密的小凹凼,深深浅浅。两旁林木郁郁葱葱,枝叶摇曳沙沙作响,如低吟浅唱。叶隙间穿透云雾的阳光,在薄雾中折射、弥散,在睫毛上跳跃。行至半山腰回望,茫茫山雾如同波涛涌动,九曲溪若隐若现,宛如一条流动的玉带。偶尔传来的竹筏上的空灵吼声在山谷回荡。水鸟掠过水面,如一幅水墨长卷,透着空灵的意境。
午后踏上竹筏,顺溪流而下。撑船的艄公沉稳温和,竹篙“笃笃”点向溪底卵石。溪岸岩壁上密布着难以计数的坑洼孔洞。当我好奇探身,艄公慢悠悠道:“那是好几个朝代船工撑篙转向留下的印记,石头再硬,也经不住千百回的磨砺。”凝神再看那些层层叠叠的凹凼,眼前不由得浮现出无数竹筏在溪上来往的姿影。这些被竹篙点凿出的岩壁凹痕,与溪畔的朱砂摩崖石刻、藤蔓掩映的古道观遗址、峭壁间的茶农石阶小道共鸣,共同构成了武夷山这部无字天书,蕴含着岁月的独特密码……
返程时,面对纪念品商店的询问,我摇摇头,目光投向阳光下波光粼粼的九曲溪。真正的纪念品,是溪面掠过的水鸟倒影,是峭壁上的诗句铭文,是石阶上的足迹,是山谷间的竹篙声,是掌心残留的石壁凉意与竹筏粗糙感。武夷山的美景、文化印记与历史遗产,已然清晰镌刻在记忆深处,成为永久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