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应洁
手捧鲜花,带着刚从北京领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昨日中午12点半,76岁的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返厦后第一时间来到集美鳌园,与儿子陈铭一起,将这枚承载着特殊意义的纪念章呈放在陈嘉庚墓前。
“这枚勋章是对爷爷陈嘉庚抗战贡献的肯定,也是对3000多名南侨机工的纪念和缅怀。”陈立人说。9月3日,陈立人作为嘉庚先生家属代表受邀赴京观礼九三阅兵,并获颁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
10年两次受邀观礼
“没想到10年后我还有机会再度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上观礼,这令我永生难忘。”陈立人告诉记者,2015年9月,他曾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这次我的座位方位和10年前差不多,都是第一排,阅兵的全过程都看得非常清楚。”说到3日的阅兵场景,陈立人依然很兴奋。和10年前相比,今年九三阅兵出现的众多新型智能化装备让他印象深刻,“尤其是各种不同款式的无人机,全部都是高科技。”
天安门广场上,大国重器集中亮相,彰显了中国军队的强大能力,今昔的强烈对比让陈立人思绪翻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沿海交通遭日军封锁,陈嘉庚先生带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向南洋华侨发起倡议,号召有驾驶和机修技能的华侨回国支援抗战,开拓滇缅公路运输线。1939年至1942年,南侨机工共运输飞机、坦克等超45万吨抗战物资,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生命线”。
“当年爷爷号召3000多名南侨机工回国运输物资等,很多人牺牲了,纪念章也是对南侨机工贡献的肯定。”陈立人说。10年获颁两枚纪念章,陈立人和家人分外珍视这份荣耀,昨天他们专程将纪念章带到鳌园向嘉庚先生“汇报”,表达纪念和告慰之情。
希望推动嘉庚教育遗产申遗
虽然这几天舟车劳顿、马不停蹄,陈立人看起来仍精神十足。这几年他经常回国、回厦,为弘扬嘉庚精神、推动相关事业不遗余力积极奔走。
嘉庚教育遗产已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国首部教育遗产保护地方政府规章《厦门市嘉庚教育遗产保护办法》也已颁布实施。作为嘉庚后人,陈立人对此深感欣慰并充满期待,“希望能够通过嘉庚教育遗产申遗,让海内外更多人知道祖父的故事,了解嘉庚精神的价值。”
这次九三阅兵,嘉庚后人代表团一共有3人受邀观礼,除了陈立人、陈铭以外,还有陈嘉庚孙女陈佩仪,他们认为,这体现了国家对海外华侨的重视。
作为陈嘉庚曾孙、陈立人之子,陈铭此次也受邀赴京观礼,这是他首次在现场感受阅兵的震撼。即将到来的第二十五届投洽会,陈铭将组团带新加坡客商参会,“希望能为新加坡和厦门之间的经济合作多搭建一座桥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