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聚焦民企关切 助推高质量发展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A10版:都市/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本报记者 蔡绵绵

  图/受访者 提供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以下简称《代表法》)让我们履职更有底气、更有方向了。”近日,市人大代表、厦门市智联信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文教在学习新修订的《代表法》后如是说。在他看来,新修订的《代表法》不仅强化了代表履职的制度保障,更明确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使命。

  张文教连任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在他多年来的履职清单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难题始终是核心议题。“身在民企,心系民企。”他说,要将学习新修订的《代表法》的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围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关切贡献代表智慧与力量。

  

  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转型升级不能只盯着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重要支撑之一。”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聚焦不少企业因公司治理不规范、风控能力弱,难以承接大企业订单等问题,张文教敏锐地提出一系列建议。

  在今年市两会上,他建议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事后补贴”改为“投资”,他说:“补贴是奖励过去,投资却能全程监管资金使用,还能嫁接社会金融资源,放大支持规模。”这一建议提出后不到一个月,相关部门便作出答复。

  眼下,张文教对我市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业务情况展开了调研。“厦门有关国企的供应链服务大多聚焦大宗贸易,却较少针对先进制造业的中小微企业。”张文教说,“如果国企能帮助中小微企业统一采购,既能降低成本、解决垫资问题,还能通过规范合同助力企业提升治理能力。”目前,他正完善相关建议,计划为推动国企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而积极发声,“国企信用好、风控能力强,如果能以供应链进一步服务民企,有望形成‘一起吃蛋糕’的共赢格局。”

  今年市两会期间,他还提出“妥善处理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建议,因话题尖锐曾引发关注,但他坚持“问题不能回避”。令他高兴的是,这一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相关部门不仅积极答复,还推动了旧债清理工作。

  

  用企业管理思维积极履职

  

  张文教的履职经历颇具特色。他曾在国企、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担任重要职务,如今自主创业,深耕物联网领域。多元的职业背景使他对市场经济运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也让他提出的建议既接地气,又有前瞻性。

  早年他在夏新电子工作,作为最后一任财务负责人,全程参与了这家企业的破产重整,见证了企业处于困境中从业者的挣扎,也积累了对破产制度的深刻认知。“当时参与案件的律师、法官等经历者,如今不少成了企业破产领域的专家,我也专门撰写了关于破产重整会计处理的论文,还凭此获评高级会计师。” 这段经历让他更具忧患意识——民营企业尤其是个人创业者,一旦遭遇经营失败,往往因缺乏法治保障而陷入“债务终身捆绑”的困境。

  2021年,当看到深圳出台个人破产相关条例后,张文教立刻行动起来。他结合厦门作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的定位,认为“个人破产制度配套也要跟上”,于是在2022年市两会期间,较早提出厦门应制定个人破产条例的建议。彼时,这一话题尚属敏感,也有争议,但张文教坚持认为:“这不是无条件保护,而是给诚信经营、努力创新的企业家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如今,《厦门经济特区个人破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出台。张文教仍在持续为其发声,他说:“《条例》出台后要积极向身边人普法。申请破产的债务人应证明自己主观无恶意逃债,还要主动积极还款,这是对《条例》实施和市场诚信的正向引导。”

  谈到履职心得,张文教总结出一套“履职方法论”:建议要源于真实问题、基于专业判断、注重可行性。他擅长将企业管理中的“产品思维”运用到代表建议中,每一个议题都力求有数据、有案例、有方案。当看到新修订的《代表法》赋予代表更多调研权和建议权时,他信心十足。“人大代表不仅要为民发声,更要为发展献策。”他说,自己将坚持用一个个具体的建议、一次次扎实的行动,更深入了解民情民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鼓与呼,书写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