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
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将金灿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戴在胸前。
1945年4月,在同安中学就读的郭木桑,踏上了抗日的战场。他和70余名中学同学放下书本,从厦门奔赴江西黎川参军。当年,郭木桑还和同学们挖了个池子,起名“东渡”,寓意要东渡海峡打鬼子。
在郭木桑的回忆中,最难以消散的片段之一,就是1945年8月15日。那日深夜,团长突然下达集合命令,他本以为上阵杀敌的时刻来了,甚至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没想到,等来的,是期盼许久的喜讯——“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那一刻,大家抱头痛哭,郭木桑也喜极而泣。
抗战胜利后,郭木桑退役回到同安家乡。虽然脱下戎装,但他为国为民的信念却没有改变——1950年,他在同安汀溪东岭剿匪的战斗中智取敌人;之后,他积极参与地方相关工作,在一次行动中获评“一等功臣”。如今,老人仍保持军人作风:被子叠成“豆腐块”,物品摆放横平竖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郭木桑的客厅里,挂着一幅显眼的题字作品,可以窥见这位抗战老兵的正直、善良与忠诚。1952年起,郭木桑扎根莲花中心小学讲台27年,培养了数千名山里娃。80岁前,他每年春节为乡亲义务写春联,分文不取;村里的大小事,他能帮就帮,从不推辞。
郭木桑教育子女要“认真读书,不挑不拣”。他一直坚信,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行,能照亮下一代人的路,也能点亮家乡美好的未来。对此,儿子郭青松表示,受到父亲“报效祖国、教书育人”精神的感召,自己也选择投身山区教育事业,成为同安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获评“同安优秀教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