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
“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把日寇驱逐出祖国,要把他在台湾的镣锁打碎……”小时候,祖母常一边做家务,一边轻声哼唱这首歌。她说,这旋律承载着她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
祖母原名许清红,出生于晋江一个贫苦农家。1942年,13岁的她迎来命运的转折——“台湾抗日义勇军少年团”来到村中招募。尽管家人一致反对,她还是悄悄收拾行装,毅然追随队伍而去。登记时,指导员黄志义听闻她不顾阻挠、投身抗日的事迹,为她改名“许静飞”——“像鸟儿一样静悄悄地从家里飞出来”。这个名字,伴随了她往后的人生。
台湾抗日义勇军少年团由台湾抗日义勇队创始人李友邦将军组建并担任团长,起初旨在照料与教育台籍志士子女,并培训他们参与抗战宣传。随着抗日形势发展,少年团也开始吸纳非台籍少年。他们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巡演宣传,通过组织抗战主题文艺演出,动员民众抗日救亡;二是前线喊话,分队深入战地,以流利日语和稚嫩嗓音瓦解敌军士气。从浙江金华转战至福建龙岩,少年团的演出广受欢迎,“打倒日寇、保我中华”的口号传遍四方。
新中国成立后,许静飞成为漳州一家医院的出纳。抗战经历深刻塑造了她的品格:“从前少年团让我衣食有靠,如今我也该体恤穷苦人。”见到无力缴费的病人,她常自掏腰包相助;路遇乞讨者,总会端上一碗热饭。晚年时,她仍常与少年团战友相聚,带着我一起唱《台湾义勇队队歌》。
2005年,在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的“台湾光复60周年”采访中,许静飞的反应令全场动容。节目旁白说道:“当记者问起年少抗战的经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她,竟清晰唱起了当年的团歌。歌声一起,仿佛将人们带回60年前两岸同胞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那真挚的刹那,更让人看到,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信念,如何深植于他们心底。”
2008年,祖母许静飞与世长辞。每当思念她时,我总会唱起她最爱的那首歌。这首曾经响彻抗日战场的少年战歌,已成为我们跨越时空的心灵纽带——它连缀着亲情,更传承着民族与家国的永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