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开海赶集记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A12版:城市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晓迪

  

  “爸,周日我们去翔安开海赶集怎样?”“开海赶集?”“是啊!三个月的休渔期已过,今天开始就开海上市了。”

  女儿为我们讲解了“休渔”与“开海”。通俗地说,“休渔”就是在某段期间禁止捕捞,让鱼儿休养生息;“开海”则是解禁捕捞,人们可以品尝到最地道、最新鲜的海鲜美食。

  原来如此。听说能赶上“开海第一口鲜”,老伴第一个举双手赞成去赶集“呷海鲜”。

  说走就走。第二天早晨7点,我们从岛内驱车半小时,来到翔安琼头码头。沿着村道前行,码头渐渐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碧蓝的天空、深蓝的大海与来回穿梭的上百艘渔船,构成一幅壮美的画卷。开海后的琼头码头车流滚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与当地村民闲聊得知,翔安流传着一句俗语——“南澳头,北琼头,吃到龙王都发愁”,说的正是琼头村。这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小渔村,渔民世代以讨海为生,海鲜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迎接开海,渔民们早在一周前就开始忙碌,调试机器、整理渔具,期待鱼虾满舱的丰收。

  渔船一靠岸,渔民们便忙着搬运刚捕捞的海鲜。赶集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挑选心仪的产品,有的挑螃蟹,有的选鱼虾。“这个秋蟹给我来十只!”“黄翅鱼给我称十条!”码头上演着一场场“人追船”“人追鱼”的热闹场景。

  我们也挤进人群,抢购了肥美的秋蟹、黄翅鱼、鲜虾和各种小杂鱼。看着这些刚上岸的海鲜,仿佛每一口都能尝到大海的鲜甜。转眼间,几十筐海鲜被抢购一空,此起彼伏的手机收款提示音,犹如渔民欢快的笑声。大家拎着大包小袋,满载而归,脸上写满快意。第一次体验“船头直购”,我们深深感受到渔民的辛劳和大海的慷慨。

  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见证“第一网”。游客们边看边问边拍,记录这丰收景象。一位来自江西的游客说,他们从网上得知开海消息,全家特意起早赶来尝鲜,“相当热闹,相当有意思,相当难得!”这“三个相当”,成了他们厦门之旅的意外惊喜。全家人在码头合影留念,笑容灿烂。还有许多年轻人现场直播,或迅速将刚拍的图片、视频分享到朋友圈:“我要让更多朋友来打卡!”

  返程途中,我们不禁思考:像琼头这样保留原生态渔家风貌的码头,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应当善加保护和利用。在文旅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若能在码头融入更多体验元素——比如捕捞演示、开海文化展、设立海鲜代加工品尝区或休闲咖啡屋等,让游客深入感受渔家生活的烟火气,必将吸引更多八方来客,成为厦门文旅的新名片,也为村民开辟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