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燕如
从63.7公斤减到60.7公斤,大一新生黄同学只用了21天,就成功瘦了3公斤!这让马上要去大学报到的她喜笑颜开,“我终于成功跨出了减重的第一步,今后有减重的信心了。”
在“体重管理年”掀起减肥热潮的当下,这个暑假,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思明院区健康医学中心携手厦港街道下沃社区举办“青少年21天体重管理”夏令营。夏令营从8月7日持续至8月27日,参与的9名学员最小11岁,最大18岁,基本都减重了3公斤。
下沃社区党委书记朱小梅介绍,结合居民意见,社区携手共建单位首次举办减重夏令营。尽管参与人数不算多,但活动收获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接下来,社区将考虑不定期举办此类活动,推动健康社区打造,让更多居民提升健康意识,共享健康生活。
学员
原来减肥不是饿肚子
恰恰相反得吃饱
黄同学身高167厘米,喜欢吃各种美食,并且口味偏咸偏辣。这样的饮食习惯让她一度认为,“如果想瘦就一定得饿肚子!”直到这次参加夏令营,彻底改变了她的认知,“原来减肥得吃饱!”
既是健康减重,前提就要科学。厦大附属翔安医院思明院区健康医学中心的健康管理师庄菁菁介绍,入营前,医院对学员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结合生化指标、B超结论、BMI(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等进行肥胖分析,“量身定制”居家饮食及运动计划,由家长协助每日饮食、运动和体重情况的微信群拍照打卡,健康管理师进行点评和建议。
“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健康管理师庄菁菁表示,减肥一定要吃饱,特别是小朋友,不然饿了便会想着吃零食。容易长胖的人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蔬菜吃得不够,特别是叶菜。为了避免食物过于单一,医院提供了菜单,光叶菜和非叶菜类就有近70种。这份饮食计划将每日热卡摄入量具体分配到早午晚三餐,并强调“汤—蔬菜—主食配荤菜”的进餐顺序等要点。
以前猪肉吃得多,现在牛肉、羊肉、鸡肉、鱼肉都吃;以前黄瓜、包菜吃得多,现在增加了上海青、空心菜等叶菜——根据饮食建议,黄同学自己动手做菜,还解锁了不少美食做法。
运动配合也非常重要。健康管理师黄金群说,小朋友每天需要至少一小时运动,但如果是打篮球、爬山等运动,他们会提醒体重较大的孩子避免因过量运动而损伤关节。
家长
观念要改变
荤素搭配青菜要管够
大孩子可以自己煮饭,年龄小的孩子就需要家长的全力支持。全程协助11岁儿子的陈女士在参与中收获良多,“大部分家长和长辈都喜欢孩子胖点,认为以后会‘抽条’,但有些肥胖带来的问题不早干预,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次入营前的体检中,她的儿子便查出了脂肪肝。
从改变饮食结构开始,陈女士说,以前只炒一盘青菜,现在需要至少炒两盘才能达到需要的量。“其实减肥不是少吃,也不是‘吃草’,而是荤素搭配的健康餐。”陈女士说,让孩子自律很难,但是让孩子规律吃三餐,并且餐餐吃饱是容易做到的。此外,她严格管住孩子每天喝饮料的坏习惯。最终,孩子瘦了快3公斤。健康管理师黄培琳补充说,当短期体重减轻3公斤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体重波动或者体重不减的小平台期,健康管理师会针对孩子的个体情况,进行下一步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能够让大家坚持下来的原因,还有医院的人性化管理。健康管理师李勇吉介绍,人不是机器,总有放松的时候,减肥过程中体重呈曲线下降是正常的,整体趋势下降即可,允许有严格日和放松日。针对生理期、旅游、军训等特殊情况,他们也会分别给出饮食和运动调整建议。
提醒
想要健康减重 家长不要“自相矛盾”
针对健康减重,厦大附属翔安医院思明院区健康医学中心的健康管理师团队提出了三个要点:
第一,要正确认识胖瘦,胖瘦需要结合体脂和肌肉均衡度来判断,以避免极端节食引发胃食道逆流,甚至是神经性厌食症等问题。
第二,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很重要,特别是家里的掌勺人,要做好荤素搭配和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少油少盐减糖)。
第三,家长切忌“自相矛盾”,一边和孩子说油炸食物、高糖饮料不能吃,转头又给孩子吃这些东西作为“乖”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