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组文/本报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朱永红
本组图/市资源规划局 提供(除署名外)
地图,是城市发展蓝图,也是民生服务载体。8月29日是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今年宣传日的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
近年来,市资源规划局锚定测绘地理信息“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通过改革创新与先行先试,推动测绘行业从“测绘数据生产者”向“空间信息服务商”跨越,以实景三维为骨架、以智能平台为脉络、以基准体系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动能,打造出测绘地理信息赋能城市治理、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厦门样板”,为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维实景筑底座 地理信息产品矩阵升级
如今,一幅动态更新的“数字孪生城市”画卷正在厦门徐徐展开——市资源规划局将实景三维厦门建设作为测绘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构建起覆盖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的立体数据体系,为城市发展装上“数字底座”。
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全域高精度覆盖,通过获取0.1米分辨率航空影像,生产1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完成1∶1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制作。基于1∶1000和1∶2000地形图转换生成的自然地理实体数据,结合首次全域获取的激光点云成果,让厦门地形地貌实现米级还原。城市级实景三维构建起LOD1.3级基础模型和部分LOD2级精细模型,转换生成城市建成区基础地理实体,优于5厘米精度的倾斜摄影mesh数据基本覆盖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精准二、三维空间基底。部件级建模则聚焦重点场景,完成地铁轨道站点室内空间建模和部分历史风貌建筑毫米级精细还原,让城市细节在数字空间完美呈现。
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领域,天地图·厦门平台已成为连接数据与应用的重要纽带。平台为14940名用户提供矢量、切片数据服务、地图展示等多元化功能,近3年来累计登录152693次,专题图访问量达758647次,日均调用量稳定在95万次,为144个互联网应用提供服务接入。去年上线的“智绘厦门”模块更是打破专业壁垒,解决传统制图软件门槛高、协作难的痛点,支持地理信息数据空间落图、属性编辑和多人在线协作。上线至今,用户已创建848张地图,完成104次协作分享和1371次出图,让“人人会用图、人人能制图”成为现实。
数据价值在多元场景中持续释放。去年,厦门集装箱码头、电力调度指挥平台的实景三维应用成功入选国家和省级典型案例;今年申报的车路协同·公交项目已纳入省级案例并报送国家参评。依托天地图建设的“以图查房”模块接入“i厦门”“闽政通”平台,公众可随时查询房产自然状况及权利状态。沉浸式“网上城市规划馆”则让市民足不出户参与城市规划,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从“专业领域”向“民生领域”跨越。
基准体系强根基 规范标准保障城市建设
测绘基准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度量衡”,市资源规划局通过加强基准体系建设,为测绘行业转型升级筑牢基础。历经多年建设,厦门已形成B级、C级、D级、E级GPS平面控制点和一二三等水准点构成骨干框架,形成完善的测绘控制网络,并加强管理和维护,为各类测绘工作提供精准坐标基准。
测量标志点智能化管理实现质的飞跃。通过建立物联网智能感知管护体系,全市110座高等级测量标志点安装智能井盖进行实时监测,大幅提升巡查保护效率。该项目凭借技术创新性和应用实效,荣获2024年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全国测量标志管护提供“厦门方案”。
坐标系转换难题得到系统性解决。厦门1997年启用的地方坐标系与2008年国家统一的2000坐标系曾长期并存,导致项目申报中因坐标转换误差问题影响通过率。2023年,市资源规划局编制《厦门市规划设计弧线转折线的技术规定》,规范两类坐标系转换和应用标准,从技术源头消除数据误差隐患,保障项目审批高效推进。
此外,2008年市政府发布《厦门市测绘管理办法》,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厦门经济特区国土空间信息管理若干规定》,2024年修订印发《厦门市应急测绘预案》,202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测绘中介机构入驻厦门市中介网上服务大厅的通知》……一系列制度规范的出台实施,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改革创新激活力 多测合一服务提质增效
作为全国“多测合一”改革试点城市,厦门自2018年5月先行先试以来,已走出一条以改革促发展的特色路径。7年间,累计出台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及配套措施23份,年均办理建设项目600余个,涉及建筑面积1700万平方米,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测绘中介星级评价制度成为规范市场的指挥棒。制度将中介机构划分为六个星级等级,围绕八个维度指标进行季度评价并公示结果,既为业主选择服务提供参考,也倒逼中介机构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强化成果质量评价(权重占比34%)、推行注册测绘师签章正向激励、实施星级差异化管理等措施,形成“红名单”激励与重点抽查约束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同时,常态化开展“双随机”检查,强化资质巡查、成果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实现“放得开、管得住”改革目标。
同步
空地一体 内外联动
我市举行2025年度应急测绘保障演练
近日,市资源规划局在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组织2025年度应急测绘保障演练。
本次演练结合地质灾害应急场景,模拟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灾情。应急测绘队伍迅速集结,启用无人机、SLAM激光扫描仪、RTK、全站仪等装备开展多维度作业。内业组调取灾前影像图、地形图及三维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控制测量组对地灾点进行精准定位测量,无人机组进行多角度航空摄影,点云组补充采集隐蔽区域数据。应急测绘队伍把实时采集数据与灾前资料对比分析,快速研判受灾范围、损害程度并提出处置建议。演练全面检验了应急测绘队伍的响应速度、协同能力及数据获取分析水平,进一步完善“空地一体、内外联动”的应急测绘保障机制。
点击
测绘企业创新成效明显
测绘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厦门这片改革沃土上持续突破技术瓶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市科技局揭榜挂帅专项支持下,联合科研院所打造KingMap RSMatrix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平台。该平台融合遥感、传感器及AI技术,构建全流程智能解译体系。通过渐进式样本库自动构建技术实现数据迭代优化,结合遥感知识图谱自主进化能力,形成动态更新的行业知识体系,突破传统算法对人工标注的依赖,显著提升复杂场景解译精度。
●厦门印海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多用途无人艇,为海洋测绘开辟新路径。无人艇集成多种导航传感器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和自主航行,依托激光雷达和智能避障算法实时感知并规划安全路径,通过精准控制技术保障稳定航姿航向,有效解决传统有人驾驶测绘作业风险高、成本高、效率低、区域受限等问题。
●厦门华田数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数字乡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地面激光点云技术,实现对古建筑、特色景观的毫米级空间数据采集,构建了高保真三维模型,结合AI算法和VR技术打造可漫游、可交互的虚拟文化空间,同时将传统社区(村庄)的“历史风貌”“电子族谱”“村庄模型”等信息,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保存,构建乡土文化数字化基因库,实现将地理空间数据与人文历史信息深度关联。
提醒
使用地图应规范准确
市资源规划局提醒,我国实行地图审核制度,“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但是,景区图、街区图、地铁线路图等内容简单的地图除外。编制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的世界地图、全国地图,应当完整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
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http://bzdt.ch.mnr.gov.cn/)发布了中国和世界标准地图,提供免费下载服务。从该网站下载的标准地图可用于新闻宣传用图、书刊报纸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工艺品设计底图等,也可作为编制公开版地图的参考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