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老街烟火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B04版:城市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清风明月

  家乡的老街,青石板铺就的路面,经年累月,已被行人的脚步磨得光滑发亮。两旁的老屋,砖木结构、黑瓦覆顶,檐角微微翘起,像是随时要飞走似的。这些屋子,大抵都有百年光景了,墙皮剥落处,露出里面黄褐色的土坯,倒显出几分古朴来。

  老街的清晨,是从一碗面线糊开始的。天刚蒙蒙亮,林阿婆便在街角摆开了摊子。铝锅里翻滚着乳白色的汤汁,虾米、海蛎、肉片在汤中沉浮,香气顺着晨风,钻入每一扇半开的门缝里。早起的人们,揉着惺忪的睡眼,循着香味而来,排起长队。林阿婆舀面线的手法极是娴熟,手腕一抖,面线便如银丝般滑入碗中,再浇上热汤,撒些葱花、胡椒粉,便是一份美味的早餐。

  “阿婆,今日的汤头格外鲜啊。”老陈头捧着碗,蹲在路边,呼噜呼噜地吃着。林阿婆只是笑,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昨夜孙子从海边回来,带了些新鲜的海蛎。”

  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骑楼,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几个老人聚在杂货店门口下象棋,棋子拍在木棋盘上,“啪啪”作响。杂货店的王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总是笑眯眯地坐在柜台后,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看老人们厮杀。“将军!”李老头突然大喝一声,惊得趴在旁边打盹的老黄猫一个哆嗦。老黄猫不满地“喵”了一声,换个姿势继续睡去。“不算不算,我刚才没看清。”张老头耍赖要悔棋,两人便争执起来,引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王老板适时递上两杯凉茶,风波自然平息。

  老街的孩子,是在烟火气中长大的。放学时分,他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涌进老街。女孩们挤在阿香姨的零食摊前,买五角钱一碗的凉粉;男孩们则围在修车铺前,看阿明哥摆弄那些自行车零件。最调皮的几个,会偷偷溜进老王的杂货店,翻看那些小玩意儿,直到阿妈唤吃饭,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黄昏时分,老街便换了模样。炊烟袅袅,饭香四溢。女人们站在门口,互相招呼着:“我家今天炖了排骨萝卜汤,一会儿给你端一碗去。”“不用不用,我做了海蛎煎,正要给你送些呢。”这样的对话,在老街日日上演,却从不令人厌倦。

  夜幕降临,老街并未沉寂。大榕树下,几个老人拉起了二胡,“咿咿呀呀”地唱着歌仔戏的片段。年轻人三三两两地散步,偶尔停下来听一会儿。小烧烤摊边,几个中年人喝着啤酒,天南海北地聊着。

  曾有传言,说老街要拆迁。消息传开,老街沸腾了好一阵子,有人欢喜,有人忧愁,然而,一年过去了,拆迁的事儿迟迟未见动静,老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林阿婆依旧每天出摊卖面线糊,孩子们放学后依旧在老街追逐嬉戏。

  或许,这就是老街的魔力所在。任外界如何喧嚣变化,这里的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那些看似破旧的砖瓦之间,藏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那些平凡的面孔背后,有着最坚韧的生命力量。

  老街的烟火,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却温暖着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