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例 国产创新器械 助医生免开胸“拆弹”
日期:08-28
本报讯(记者 楚燕 通讯员 刘云芳)胸口突然一阵剧痛袭来,73岁的陈老伯(化姓)大汗淋漓,腰背如被撕裂——他的主动脉上长了一个直径近7厘米的动脉瘤,宛如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引发生命危险。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在省内率先采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创新器械“一体式弓部三分支重建系统”,为老人实现了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微创介入治疗。
致命危险 巨大动脉瘤合并多种重症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血管,紧连心脏,是向全身输送血液的主要管道。这位患者的主动脉瘤处于主动脉弓,这是全身血管分支最多的大血管“枢纽”。厦心心外二科主任彭华介绍,主动脉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肿瘤,而是主动脉局部扩张膨出,一旦破裂,一两分钟内即可丧命,抢救须争分夺秒。
患者还伴有颈动脉严重狭窄、血管解剖结构变异和脊柱侧弯等多个问题,让手术情况变得十分复杂。其中,脊柱侧弯使血管异常扭曲,治疗过程中操作位置稍有偏移,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创新器械 助力高龄患者不开胸“拆弹”
以往,处理此类动脉瘤通常需要大开胸手术,并且要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创伤大、恢复慢;或者采用微创手术放支架,根据血管分支情况,对支架进行现场“手工开窗”——人工剪出支架分支孔洞,精准放置,但该技术难度大,医生学习曲线较长。
这次,彭华与血管外科庄晖主任团队采用领先的微创创新器械——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体式弓部三分支重建系统”。支架在出厂时已预先设计并制作好三个分支接口,医生无需现场裁剪,直接精准对接即可。这一设计大幅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手术风险,缩短了医生学习曲线,显著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和远期疗效。
术中,医生通过患者大腿根部和颈部的微小穿刺口,将支架精准输送到病变部位,支架主体锚定后,再送入三个分支,不仅完整覆盖瘤体,还将主动脉弓上供应头颈和上肢的三根重要分支血管成功重建,保住了宝贵的血流。
庄晖介绍,该创新器械为主动脉弓复杂病变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更优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