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下足“巧”功夫 创造“小确幸”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余蕊

  近日,本报刊发两则 “带娃” 相关新闻:洪莲中路“蒙学园”投用,校门口的口袋公园为家长提供休憩与亲子互动的空间;暑期里,厦门不少社区图书阅览室因环境舒适且配备了志愿者,成为学生写作业的优选地。

  口袋公园虽小,但遮光纳凉、空气好;社区图书阅览室不大,却胜在离家近、人流少。这两个项目虽“小”,却精准切中家长带娃痛点,是厦门在细节处践行民生关怀、建设有温度城市的生动实践。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不仅需要畅通交通线路、完善保障性住房等“大手笔”投入,也少不了藏在日常琐碎、落在社区细节里的“小而美”项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工程”,承接了百姓“微心愿”,创造出生活“小确幸”,也是衡量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尺。

  人,始终是城市的核心。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能只追求“天际线”的亮眼,更要关注“地平线”的烟火气。升腾烟火气,关键在于了解群众所想、切中群众所需。唯有走到群众中间,俯下身聆听群众心声,把“家长等娃怕晒”“孩子暑期无处学习”这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诉求,当成需要用心解决的“大事”,才能真正把民生事办到“民心”里。

  解决民生难题未必需要大刀阔斧,善用巧思巧劲,同样能收获好效果。“蒙学园”口袋公园没有对场地进行大规模重建,而是依托现有植被与地形设计,就地改造而成;社区图书阅览室也是利用现有场地,通过补充基础设备、配备志愿者,满足了孩子学习与家长托管需求。这些设施投入不大,却精准戳中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居民在细微处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这份“被看见”的温暖,更能拉近城市与居民的距离,让居民在烟火气中收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