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粗菜细作”桂花炒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A12版:城市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叶玉环

  

  这些日子,没来由地,舌尖突然开始思念那盘金灿灿的“桂花炒”。

  这道同安名菜虽非珍馐,却总能稳坐宴席。婚嫁喜宴上,它常压轴登场,顺位总在甜汤之前。看似朴素,却让尝过的人念念不忘——就像我,面对满桌“好料”,总要留着肚子等它。那种等待,宛如盼着情郎,既觉时光漫长,又满怀甜蜜期待。

  初遇桂花炒时,我曾大为诧异:这般隆重的宴席,怎会端上一盘其貌不扬的炒菜?直到舀起一匙入口,才惊觉其中玄机——香气扑鼻,脆爽滑韧,清甜之余唇齿留香。从此便着了魔,每每都要细辨其中食材,猜中得意,猜不中更添趣味。

  同安人善烹更善讲故事。炸枣纪念抗倭义士叶秉乾,薄饼源于蔡复一夫人的巧思,地瓜粉粿传自洪朝选慈母的爱心。而桂花炒的传说,则始于古同安某户人家的急智:临时来客,各色剩菜却都所剩无几。主人灵机一动,将食材尽数剁碎合炒,金黄细碎如桂花,客人吃了赞不绝口,遂得此名。

  桂花炒真正的功夫,不在“炒”而在“切”。食材全部要切细切碎。菜要多样,囊括荷兰豆、胡萝卜、竹笋、豆芽、芹菜、蒜苗、花菜、干葱头、瑶柱、荸荠、削骨肉种种。荷兰豆、胡萝卜需切丝,瑶柱要蒸撕成缕,豆芽得掐头去尾。花菜只取顶端花序,煎蛋也要切碎。各家配方或有不同,但花菜与鸡蛋必不可少。炒制时更要拿捏分寸——油多则腻,水多则糊,须得颗粒分明,方能成就一盘合格的“桂花”。

  出锅时,其貌不扬如蛋炒饭,入口才知妙处。青菜的鲜爽碰撞海鲜的醇香,脆韧相间,余味绵长。没有两个厨师的配方相同,但都需凝心聚力:切要专注,炒须精准。这般“粗菜细作”,才让这道无桂之花的美味声名远播。

  若你来同安,请务必点上一盘。当牙齿邂逅那抹金黄,便会懂得,为何这道菜能让人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