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央视新闻、西安日报报道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2年8月,该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陶家村(现属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辖)西北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时,发现了一处隋唐时期家族墓地。根据出土墓志可知,其为“隋故尚书右仆射、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北平襄侯”段文振家族墓地,南距唐薛绍墓约500米。共发掘段氏三代墓葬7座,均为南北向带天井的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下葬年代从隋大业八年(612年)至唐景云元年(710年),自南向北辈分递减,排列有序。
研究表明,段文振墓形制完整,出土遗物丰富,是隋代后期长安周边高等级墓葬的重要发现,应为洪渎原甚至整个咸阳原上已发掘的最高等级隋墓。该墓在壁画技法、墓志文辞和书法上均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值得深入研究。其中墓志书法“欧楷”特征明显,推测可能是由欧阳询所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发布《陕西咸阳隋段文振墓发掘简报》和《周隋名将段文振生平及相关问题稽考》,在梳理了段文振家族5代共计15方家族墓志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后可知,段文振,史载字“元起”,官历北周和隋,战功卓著,被认为是“当世名将”,《北史》《隋书》均有传。段文振墓志内容翔实,与史传内容记述基本吻合,为深入研究这位名将的生平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
段文振家族墓地虽遭盗掘破坏,但其墓葬结构以及残留的墓志、石门、壁画、玉器、玻璃器和陶俑群为研究北周至隋代的礼制、官职、文化、经济及其所反映的朝代更迭、社会变化、门阀制度和统一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