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女儿递给我的自制冷饮,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闽西老家街头售卖的夏日冷饮——“凉水”。
在我的记忆里,“凉水”从淡出直至彻底消失,至少已有四十年了。那时的炎炎夏日,老家村子总有三两个小摊售卖“凉水”。黄色的“凉水”盛在印花玻璃杯里,盖上裁成四方块的玻璃片,一杯一分钱或两分钱。其实,“凉水”的水取自井中,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喝井水,井水并不稀奇,但井水加上些黄色的色素和糖精,勾兑成“凉水”,却成了“水中贵族”。
黄色的、甜丝丝的“凉水”自带高级神秘气质,很让我等小孩向往。那时的乡村尚无冰饮,逢集市时才有城里人蹬着自行车驮着一保温箱的冰棒来乡里卖,普通水果冰棒五分钱一支,绿豆冰棒六分钱一支,一般农村小孩哪里买得起?糖水也很珍贵,那是家中贵客来访才有的待遇。大热天喝上一杯“凉水”是多么惬意的事呀!可这一两分钱一杯的“凉水”,印象中却只有年轻人才能潇洒地在小摊前买一杯,痛快地一饮而尽。
有了冰水后,“凉水”风光不再,退出夏季江湖。粉红色的是水果冰水,雪白的是牛奶冰水,它们都装在带水龙头的冰桶里,打开冰桶盖,可以看见里头浮着一座小冰山。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我,手头有了点零花钱,偶尔可以买一杯冰水喝。我喜欢喝牛奶冰水,牛奶冰水有加些奶粉,带着点奶香,又冰又甜,入口时冰得人一个哆嗦,喉咙似被冰封,瞬间有点窒息,可又很是过瘾、畅快。
比起乡村,城里的冷饮花样可就多了,刨冰、冰砖、雪糕、四果汤……听名字就把人馋得口水直流。老家的四果汤非闽南四果汤,是冰镇的绿豆和薏米加上两种蜜饯,再浇上一小勺冰沙。大姐在县城国营冰厅工作,暑假时,我去县城“投奔”大姐,整天在冰厅厮混。我每天在后台看冰厅的叔叔阿姨制作冷饮,冰厅经理有时会递给我一支次品冰棒,有时也塞给我一点蜜饯,可我却好想尝尝四果汤的味道,更羡慕城里的孩子有钱买牛奶冰砖,羡慕他们拎一个热水瓶来买冰水带回家,想来肯定喝得很过瘾!
然而,当年如此馋冷饮的我,却至少已有二十年时间不敢碰冰冷食物了——喝奶茶要常温去冰,喝冰饮得在嘴里含上好一会儿才敢吞下去,雪糕、冰激凌早就戒了,因为脆弱的肠胃消受不起。一日,我在酒店吃自助午餐,意外见到吧台有古早冰棒,竟是我最喜欢的绿豆口味。迷你版的绿豆冰棒只有普通冰棒的三分之一大小,我不由得心动,拿起一支,用舌尖轻轻地舔,在嘴里慢慢含化,细细品味记忆中的美味……
现在的我们,一年四季想吃冷饮都有得吃,也不再发愁没钱吃各种冷饮,却不能任性地吃了。想来,人生总是这样,时时都会生出意想不到的遗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