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自制蒲扇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A08版:城市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家住公园附近,最大的乐趣就是“捡宝”。捡一朵芬芳的落花,放在浴室小碗里;捡两支漂亮的竹枝,插在茶桌的瓷瓶里;捡几片五彩的落叶,夹在书本里……最开心的是园林工人修剪花木的时候,我可以捡到许多树枝,拿回家修剪一番,再用大花瓶插起来,就是现成的鲜切绿植。

  前几天去公园散步,巧遇园林工人正在修剪灌木,我立刻凑过去“捡宝”——在满地的残枝断叶中挑挑拣拣。园林工人问我:“捡这些枝叶干什么呢,又不能当柴火烧。”我说:“自有它的用处。”他拿起大剪刀剪向一丛蒲葵。经过春夏两季的生长,蒲葵长得非常高大,圆圆的大叶面已铺向人行小道。我立刻走过去和园林工人商量:“剪一片完整的叶片给我吧。”他欣然应允,我便得到一枝如圆伞般的蒲葵叶——在拿到它的一瞬间,我就决定要用它做一把蒲扇。

  在童年岁月里,蒲扇是家常必备的物件。夏天纳凉人手一把,许多夏夜星空下的故事,都是伴着蒲扇的清风娓娓道来的。冬日烧火也离不开它,用蒲扇对着灶火扇一扇,一日的炊烟就袅袅升起了。如今,街头常有印着广告的塑料扇子派发,手持电风扇轻便又省力,室内空调普及,这些都让蒲扇成了复古之物。如今,已经鲜有人摇着蒲扇,坐在树下纳凉了。

  我在网上查阅蒲扇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于是立刻动手。先将蒲葵叶子剪成想要的圆形,然后用画板加上几本厚字典压上几天,等扇面平整了,仔细修剪掉毛刺的地方,扇子的基本形状就出来了。在传统的做法里,要对葵叶进行浸泡、熏蒸和火烤,以加强扇子的韧性,让扇子能防蛀。而我跳过了这些步骤,只为留住叶子原有的翠绿色和它淡淡的清香。最细致的一步,是要将扇面的边缘包边。我找来一块墨绿色带藤蔓花纹的棉布,剪成长条,用于包边。棉布的颜色和扇面是一个色系,和谐美观。传统的做法,在包边前要用细细的竹篾将扇子边缘围起来,这样扇子边缘更挺且不刮手。而我没有篾丝,灵机一动,找来一条不用的数据线代替篾丝。数据线虽然没有篾丝那般硬挺,但是同样可以保护扇子边缘,且让扇子边缘摸起来更圆润更柔软。在包边的时候,我用棉布将数据线和叶面包住,再用针线慢慢地缝上一圈。花了一点时间和耐心,我就拥有了一把“貌美”又复古的蒲扇了。

  蒲扇做好,我悄悄走进书房,给正在看书的女儿轻轻扇风。女儿用鼻子嗅了嗅问:“什么风,这么清香?”我得意地将蒲扇亮给她:“你看,我刚做的蒲扇,好看吗?”她接过来说:“哇,好精致的扇子,闻起来还有竹叶的香味呢。”她爱不释手地把玩起来。不用蒲扇的时候,我把它随手插到蓝花瓷瓶里,竟然也非常好看,有与丰子恺先生插画类似的韵致。

  这个夏天,我摇着这把翠绿色的蒲扇,有了来自草木的清风。等到秋天,不知道它的色泽和香味会如何变化?我将慢慢观察它,如同感知岁月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