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 洪扬扬
当前,我市正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快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奋力开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厦门市政集团坚定把科技创新作为事关发展成败的大事来抓,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5年上半年,该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研发投入达4434万元,共获省科技三等奖1项、市科技二、三等奖各2项、专利21项(其中发明6项)、著作权12项。
民之所望,市政所向。厦门市政集团秉持“务实创新、全面为民”理念,加快建设“七个市政”,始终把服务民生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通过一系列课题研究,让市民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美好。
场景1
数字化改造 让市民用水更满意
“您好!这里是市政水务,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今天早上,我家自来水出水突然变小了,能帮我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吗?”近日,家住禾祥西路的市民王阿姨拨打厦门市政水务服务热线96303。客服坐席专员借助智能辅助系统,迅速查明原因,帮助王阿姨解决了用水问题。
市政水务96303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民生热线”,全年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日均受理话务量达800多人次。
今年初,市政集团开展了市政水务呼叫中心系统数智化应用科研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试运行。项目具备录音质检功能,每日质检通话录音由原来的10条提升至800条,推动坐席代表进一步规范服务用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坐席辅助功能,对通话全过程实时提示,实现文明用语、用水问题智能引导;生成工单热力图,及时定位工单问题热点,达到优化坐席管理,提升用户满意度,提高服务效率等目的。
市政集团持续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当遇到计划性停水或临时性停水等情况,水务智慧管网平台可精准分析划定受影响小区及用户,及时发送短信息通知相关用户,让用户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在试点区域开展智能管网建设与运营,提升用户用水全生命周期满意度,试点区域用水问题投诉率同比下降15%。
场景2
智慧化赋能 让便民停车更舒心
“在这个停车场停车充电,就跟在自家车位一样方便。”8月13日,市民张先生把车停在中山医院东侧嘉禾园地下停车库,并给爱车充了电,全程无需掏手机扫码,出场时停车费和充电费一并结算、无感支付。
在5个停车充电站上线“即插即充”应用,车主出场一次结清停车费和充电费;在双十中学停车场上线“停洗一体”结算服务,车主可先洗车后付费;在“市政停车”小程序上线人工智能(AI)客服助手,快速解答用户咨询的停车问题……市政集团开展“厦门市政停车智慧管理平台4.0”课题项目,对标国内智慧停车标杆企业,优化停车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市民群众体验感。
市政集团通过智慧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将医院预约系统与市政停车智慧管理平台对接。市民通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程序,就能提前预约7天内的车位,有效减少排队等候时间,避免耽误就诊。
智慧校园学生接送系统是市政集团为解决家长在校园周边停车难而研发的。该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连接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在车场内设立学生等待区、接驳区、停车区等区域,将人、车分开管理,实现家长有序接送,学生有序进出校园。
向科技要效率,让便民停车更舒心。近年来,市政停车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运营停车场229个、停车位近7万个;接入停车场1228个、停车位36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免密支付用户数增加107.9%、充电用户数增加254.5%……一组组数据,体现了市民群众对市政停车的高度认可。
场景3
绿色化发展 让人居环境更美好
夜幕降临,在鹭岛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一盏盏LED路灯齐刷刷亮起,照亮了市民回家之路。
2024年3月,市政集团中标厦门“本岛市政路灯节能和智慧化改造能源费用托管服务”项目后,随即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道路照明管理系统研究课题”,研发完成“鹭亘通”智慧照明管理平台、单灯控制器、集中控制器等软硬件产品,实现路灯照明系统“一张图”管理,提高照明便民服务质量。通过加装单灯控制器,运用智能调光技术,可根据居民的作息规律调节亮度,还能有效节能减碳,目前嘉信路等9条道路在改造后节能率高达62%。
科技创新,让人居环境更美好。市政集团积极探索厨余垃圾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该项目利用厨余垃圾制酸作为生活污水处理补充碳源,已在澳头水质净化厂投入试运行,截至7月底累计投加厨余垃圾浆液1849吨,实现“以废治污”效果。
市政集团凭借智慧化的“海漂垃圾”治理模式,不仅实现厦门海域全域常态化保洁,还走出厦门,与漳州协同开展九龙江入海口保洁项目、中标福州市罗源县海漂垃圾清理整治服务项目,为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正在进行中的“高性能乳化沥青研究”课题,正式投产后,可替代传统热铺工艺,适用于常温下路面预防性养护施工、快修快补,能有效提升路面维修效率,实现快速恢复交通,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干扰。
下一步,市政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扛牢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责任,以市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市政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