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新赛道 提升学科辐射力
日期:08-19
版面:
第T11版:8·19中国医师节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本报记者 刘蓉 张玉榕 通讯员 陈东升 许培虹
厦门市杏林医院手术室内,无影灯聚焦在患者颈前部不到三厘米的切口上。神经外科主任朱明涛俯身显微镜前,指尖器械在毫米级空间内稳稳游走。这台首例由医院神经外科独立完成的 ACDF(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手术,是技术的突破,更彰显朱明涛对“脊髓神经零损伤”的极致追求——在神经系统这片精密如钟表的领域,每一步操作都承载着患者对正常生活的渴望。
妙手唤生机 沉睡生命重获意识
今年7月,市杏林医院成为“中国意识障碍医生联盟”成员单位,这标志着医院在神经功能康复领域的专业能力获得全国认可。如果说颈椎微创手术展现了技术的“精”,那么意识障碍患者的救治,则诠释了神经外科“唤醒生命”的深层使命。
一名因严重脑损伤陷入持续性植物状态8个月的患者,在朱明涛团队为其植入脊髓电刺激(SCS)系统后,半个月便奇迹般苏醒。“开机后他逐渐恢复意识,现在能正常交流、自主吃饭,已经开始康复训练了。”朱明涛的语气里满是欣慰。在他看来,脊髓电刺激技术绝非偶然的“奇迹”,而是为意识障碍、顽固性疼痛、瘫痪等患者开辟的科学治疗路径,“相比传统康复手段,这种精准调控神经功能的技术,让更多‘不可能’有了转机。”
这份转机的背后,是医生与患者家属共同的坚守。“如果换一家医院,也许都不敢为妈妈做这个手术。”患者女儿的话,道出了对医生的高度信任。从患者受伤后的全程病情监测,到手术时机的精准判断;从围手术期方案的动态调整,到术后康复期间的远程指导,朱明涛“一管到底”的负责,让家属感受到了医生的温度。
他常说:“神经外科患者恢复周期长,医生多一分细心,患者就多一分希望。”这种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细节的态度,正是医者仁心的生动注脚。
分领域深耕 打磨团队提升水平
面对神经外科复杂的疾病谱系,朱明涛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以微创化、精细化、超显微化为方向,构建六大亚专业阵地——神经功能康复(专注意识障碍、瘫痪)、脑血管病、神经脊柱脊髓、功能神经外科(针对癫痫、帕金森)、神经重症医学、周围神经病变诊疗。“只有细分领域、精准施策,才能让每个患者都得到最适合的治疗。”目前,他正按亚专业方向培育人才,鼓励团队成员在细分领域深耕,成为“专病专家”,为学科发展积蓄力量。
“手术台不是‘一言堂,每个细节都值得推敲。”朱明涛重视团队“传帮带”,手术时总让年轻医生站在身边近距离学习,还主动邀请大家“挑刺”。他说:“再熟练的操作也可能有疏漏,集体的经验能让手术更安全。”这种开放的氛围,让团队在技术打磨中形成了 “1+1>2”的合力。
更具前瞻性的是,该院高水准显微血管吻合培训基地正在筹建。今年8月23日,首届小班制血管吻合培训班将开班,仅招16名学员,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显微镜下进行小鼠血管吻合实操。“不仅要把先进技术学进来,让闽南地区的神经外科水平提上去,更要能让杏林医院的学科声音传出去。”朱明涛的规划里,藏着学科辐射力的宏愿。
钻研新技术 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神经外科的手术台,永远与风险相伴。“血管吻合差0.1毫米,可能就是神经功能的天壤之别。”朱明涛坦言,压力从未消失,“显微镜下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患者能否有尊严地生活。”他的解压方式简单到极致——生活轨迹被压缩成医院与家庭两点一线,只为能随时待命,应对病情的突发变化。“医生的字典里,哪有‘松懈’二字?医学发展太快,昨天还被视为前沿的技术,今天可能已被突破。”案头的神经外科专业方向书籍被翻得卷了边,脑机接口技术章节的批注密密麻麻——这是他最近钻研的方向,“这些新技术已离临床很近,我们多学一点,患者就多一分希望。”
在他看来,化解压力的关键,是医患间的信任。“神经外科患者常需长期康复,把真实情况告诉家属,用真诚换理解,他们会懂医生的付出。”一位脑干出血患者的父亲曾说,“哪里也不去,就信朱主任”,这份近似执拗的信任,正是对朱明涛“真心换真心”理念的最好回应。
医师节前夕,回望走过的路,朱明涛心中满是踏实。从颈椎微创技术的突破到意识障碍患者的苏醒,从学科布局的完善到年轻医生的成长,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汗水。“做神经外科医生,得有‘三心’。”他翻开笔记本,扉页上的三行字格外醒目:爱心,是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患者之所需;耐心,是病历本上反复修改的 9 版方案;恒心,是持之以恒学习医学专业,去解除病患之疾苦。
窗外阳光正好,年轻医生正在调试显微设备,朱明涛笑着对他们说:“我们搭好台子,你们要把路走得更宽。”而他自己,仍在神经医学的前沿地带稳步前行。前方或许有挑战,但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永远是他前行的方向。
荣誉
2025年,厦门市杏林医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医院积极开拓新业务、布局新赛道。与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方联合挂牌“厦门市公众健康研究院”;与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任胜祥教授团队共建肺结节诊治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共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海西临床研究基地;设立厦门市传染病预防与救治红十字专项基金;加入红十字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