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蔡惠州 陈苹 图/厦门市儿童医院 提供(除署名外)
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扎实推进技术、品牌、管理“三平移”,在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显著提升了区域儿科医疗整体水平,真正让疑难重症患儿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厦门市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心胸外科专家陶麒麟:
刀尖起舞 重塑“雏鹰”展翅的胸膛
陶麒麟从上海总院到厦门市儿童医院常驻近一年,见证了许多“填补空白”和“创造纪录”,也见证了该院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取得的丰硕成果。
尖端突破:
填补空白,挑战生命极限
提及厦门市儿童医院今年外科手术屡破纪录,陶麒麟如数家珍:
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辅助全腔镜下盆腔及膈下肿瘤切除术,仅在14岁女孩脐部留下一个2.5厘米的小孔,便同时切除了两处肿瘤,将微创理念推向极致。
为一名罹患全球罕见“单一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的早产儿,实施了惊心动魄的“冠脉大挪移”手术,将这个脆弱的小生命从死亡边缘拉回。此前,全球报道过的成功救治案例仅有1例。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彰显,更是对生命极限的勇敢挑战。
关注常见:
微创矫形,抚平身心创伤
陶麒麟的目光不是仅停留在这些高精尖的塔尖突破上。他深知,像漏斗胸、鸡胸这类看似“普通”的胸壁畸形,若被忽视或误诊,带给患儿的身心创伤同样深重。今年暑假,心胸外科就为近30名此类患儿解除了枷锁。初中生小华(化名)便是其中之一。
因胸骨明显前凸(不对称鸡胸),他饱受嘲笑,变得沉默寡言。陶麒麟为他施行了先进的胸腔镜下反NUSS手术(微创鸡胸矫正术)——仅在其两侧腋下各开一个约2厘米的小切口,植入特制矫形钢板,巧妙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将隆起的胸骨压平固定。手术全程仅45分钟,术后小华顺利恢复,想到新学期能挺直胸膛走进教室,他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技术革新:
比照总院,实现同质化诊疗
陶麒麟在儿童胸壁畸形手术领域造诣颇深,是国内儿童胸壁矫形知名专家,累计完成心胸外科手术2000余例,包括胸腔镜辅助等多种形式微创手术,其中代表最高难度级别的四级手术占比超过80%。
他积极引入并推广国际先进的NUSS(微创漏斗胸矫正术)与反NUSS(微创鸡胸矫正术)技术,改变了传统手术需截骨,创伤大、耗时长、效果欠佳的局面。“如今,解决这些问题,只需1-2个2厘米的小切口。”陶麒麟介绍,“这类手术时间短(漏斗胸二三十分钟,鸡胸四十多分钟),出血少,孩子创伤小、恢复特别快。”他表示,上海总院在微创矫形方面经验丰富,厦门医院已完全实现技术平移与同质化发展,“总院能做的手术,在这里同样能做”,为本地患儿提供了坚实保障。
破解误区:
力推早诊早治,建设区域中心
在临床实践中,陶麒麟发现了一个普遍误区:许多家长和基层医务人员常将胸壁畸形简单归因于“缺钙”,导致大量患儿在错误的补钙治疗中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在上海总院,很多6-8岁的孩子就得到了及时治疗。而我在厦门医院接诊的患儿,往往到了青春期才来,畸形已比较严重。”这种延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
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厦门市儿童医院承担着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的重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陶麒麟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区域的领头羊,尽快建成福建省最大的儿童胸壁矫形中心。”他指出,漏斗胸的最佳手术年龄是6-8岁,鸡胸患儿超过10岁即可手术,此时患儿骨骼弹性好,手术效果佳,术后痛苦也轻。
陶麒麟表示,接下来,厦门市儿童医院将面向基层推广相关手术理念和技术,让更多孩子能在早期就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
学科蓝图:
专病建设,构建综合整形学科群
在陶麒麟的蓝图里,胸壁畸形矫形、先心病手术等专病建设,是推动心胸外科发展的强劲引擎。未来,医院将以专病建设为引领,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共同打造一个覆盖唇腭裂、漏斗胸、鸡胸、马蹄足、肢体不等长等多种疾病的儿童先天畸形综合整形学科群。“在儿童先天性畸形诊疗领域,我们已处于国内较好的第一梯队水平,”陶麒麟充满信心,“这正契合我们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使命——让区域内的孩子们无需远行,即可享有顶尖的医疗服务。
厦门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专家陈競芳:
倾听心音 破译童言下的病痛密码
夏夜十点,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室内光影晃动,一名1岁幼童因误吞异物被家长匆匆送来。家长一口咬定异物是硬币,而值班医生传来的X片上有一团模糊阴影,边缘隐隐似有不易察觉的双圈痕迹,这让陈競芳心头一紧——纽扣电池的可能性无法排除!她果断从家中赶回医院,在与家长反复沟通后紧急施行胃镜探查。当屏幕上赫然显现一枚已渗漏的电池,以及食管壁上被腐蚀出的一圈令人触目惊心的溃疡时,在场者无不倒吸冷气。正是陈競芳那份“万分之一可能亦不可轻忽”的警觉,为孩子抢回了生机。身为厦门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专家,陈競芳带领团队,用耐心与慧心破译许多无声病痛,为幼芽般脆弱的生命撑起一片晴空。
火车游戏揭开患儿腹痛秘密
儿科常被喻为“哑科”,消化专业尤甚。幼童的腹痛如一团模糊愁云,孩子们或胡乱比划,或仅会哭喊“疼”。曾有一名4岁女童,每夜睡前腹痛,辗转求医未果。初诊时,孩子瑟缩在母亲身后,小手死死捂着肚脐周围。陈競芳蹲下身,指尖化作“小火车”在孩子腹部轻快巡游:“小火车开到哪里会撞到肚子痛痛呀?”孩子从戒备摇头到破涕为笑,终于指着中上腹小声吐露:“这里……痛痛。”这关键一指,让陈競芳找准部位,随后的胃镜检查顺利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复诊时女童的母亲感叹:“陈医生,您是小宝唯一不怕的医师。”在无声战场,多一些耐心倾听童稚心音,便多一点找准病因的可能。
“打破砂锅”医治罕见病
在医学的幽深隧道里,陈競芳是敢于为罕见微光燃灯的人。一个反复呕吐、浮肿的小女孩,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饮食稍有不慎,病情便卷土重来。最终,基因检测揭示谜底——CD55基因突变导致的CHAPLE病,全球报道尚不足百例,2017年方获命名,治疗经验几近空白。面对家属的无助,陈競芳立刻带领团队深研文献、请教权威,与家属反复商讨敲定方案。当孩子各项指标奇迹般回归正常、重展笑靥,家属送来的锦旗无声诉说着感激。她深知,越是罕见的生命谜题,越需医者拿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拗——每个幼小生命,都值得倾尽全力去照亮。
温言安抚忧惧交加的母亲
儿科诊室里坐着的,常是忧惧交加的父母。一个牛奶蛋白过敏、腹泻迁延致体重停滞的婴儿母亲,每次就诊都紧攥两页密密麻麻问题的A4纸,从奶粉营养到酱油添加,无所不包。初次见面,母亲的手因焦虑而颤抖:“陈医生,我查得越多,越怕自己没照顾好孩子。”陈競芳没有让她机械念完清单,而是细心检查婴儿后温言安抚:“宝宝精神很好,我们一起努力,慢慢来。”那天她花了整整四十分钟,耐心解答每一条疑虑。随着孩子逐渐好转,母亲的紧绷终于化为信任的暖流。如今孩子3岁了,仍是陈医生的“忠实小粉丝”,一不舒服首先想到找陈医生。陈競芳懂得,焦虑背后是最深的爱,医生多付出一分倾听与解释,便能将这沉甸甸的爱,淬炼成医患同心的坚韧纽带。
守护儿童消化系统健康
5年前,当得知阑尾炎可通过内镜微创治疗——费用低、恢复快且不留疤,陈競芳敏锐捕捉到技术革新对儿童患者的意义。她迅速外出研习,在省内率先开展儿童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至今成功开展数百例。
在她的引领下,厦门市儿童医院内镜中心成为福建首家儿童专用内镜中心,全面覆盖0-18岁全消化道诊疗。从异物取出、食管扩张、息肉切除,到新生儿胃造瘘、粪菌移植乃至内镜下肌切开术,年操作量逾1200例。这里已成为守护福建儿童消化系统健康的前沿堡垒。
陈競芳说,从医这么多年,有过辛苦,有过压力,但更多的是看到小患者康复后,他们脸上绽放出笑容时的幸福与满足。“这份职业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师的价值。”
声音
暴发性心肌炎获治愈小患儿的外公:
我叫不出你们的名字 但这份真情永远铭记
孩子在PICU的360多个小时里,从ECMO团队连夜紧急施救与死神展开殊死搏斗,到黄主任和陈医生多次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我们解释、沟通孩子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到护士们的悉心照料,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彰显了高尚医德和专业素养。虽然看不清你们口罩后面的真实面容,叫不出你们的名字,但这份救死扶伤的真情,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你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人间的天使,真心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