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陈冬 图/受访者 提供
昨晚,20岁的苏思炯再次站在鼓浪屿音乐厅的聚光灯下。当他的指尖轻触琴键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11年前,那个9岁的小男孩就是在这个舞台,用稚嫩的双手完成了人生首场个人钢琴即兴演奏音乐会。
这是苏思炯在厦门举办的第四场个人钢琴即兴演奏音乐会。与传统钢琴演奏会不同的是,苏思炯的音乐在于其不可复制的即兴性——没有固定乐谱,没有预先套路,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全新的创作。爵士和弦的突然加入、出人意料的转调处理……苏思炯如同一位音乐魔术师,让每一个音符都迸发出新的生命。这背后,是苏思炯十余年坚持即兴演奏的积累与突破。
即兴演奏的艺术突破
苏思炯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已成翩翩少年的他,这次带着更加精湛的琴技回到鼓浪屿。苏思炯告诉记者,近几年中国音乐剧市场火爆,他自己也特别钟爱音乐剧,所以利用暑假时间做一次充满挑战性的尝试,将经典音乐剧的选段转化为钢琴版,通过即兴演奏重新演绎。
在筹备音乐会曲目时,苏思炯花了不少心思,修改了十多个版本,最终敲定8部横跨大中小剧场的中外音乐剧作品,包括《歌剧魅影》《摇滚莫扎特》《人间失格》《道林格雷的画像》等。此外,苏思炯还准备了影视音乐和游戏音乐串烧作品。
即兴演奏对演奏者而言,是挑战亦是释放天性的时刻,每个音符落键即成定局,不过也能让演奏者与听众共同感受音乐的无限可能。音乐会上,苏思炯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同时,赋予作品新的叙事维度,展现出扎实的古典钢琴功底和超越年龄的音乐理解力。
现场即兴命题音乐,是苏思炯音乐会的保留节目。当台下观众随机给出几个音符或一两个小节的主题旋律动机后,苏思炯思索片刻,便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音乐元素有机融合,在短短几分钟内即兴创作并演绎成一首结构完整、情感丰富的钢琴曲,其流畅的旋律与层次分明的结构处理,让台下观众赞叹不已。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音乐会还新增“和弦命题即兴”环节,苏思炯仅凭一组和弦框架,同步完成和声解构、旋律生成与情绪铺陈,技术难度与艺术自由度双重跃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思炯的妈妈是一名音乐老师,也是苏思炯的钢琴启蒙老师。4岁半开始学琴时,这个不爱看五线谱、爱听流行歌曲的男孩展现出独特的学习方式:他总是先专注聆听妈妈的演奏,然后再模仿,并时不时加入自己的变奏。与众不同的天赋,在他11岁通过中国音协钢琴十级考试时已显露无遗。
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后,妈妈开始鼓励苏思炯在完成规定曲目练习后,尝试对乐曲进行个性化改编。渐渐地,苏思炯爱上即兴演奏这种充满灵活性、挑战性和创造空间的音乐表达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苏思炯的妈妈看中即兴演奏在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独特价值,因此,一直支持儿子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
2014年,苏思炯师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李未明教授和爵士钢琴家朱蟒,系统学习即兴演奏理论。在专业的指导下,苏思炯学会聆听各类音乐作品汲取灵感,或研究老师推荐曲目的和声结构与曲式编排。
苏思炯坦言,每一次演奏都是全新的创作,即便是同一首曲子,在不同时刻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在他看来,这种不囿于曲谱框架的演奏方式,为音乐家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创作空间。“这种自由创作的状态,正是音乐最本真的模样。”苏思炯说。
伟大的创作往往源自即兴
昨晚的音乐会现场,不少琴童目不转睛地盯着苏思炯的双手,并直呼“原来钢琴可以这样自由!”
业内人士表示,即兴演奏培养的创造力远超音乐范畴,当孩子学会将C大调音阶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旋律时,他也在学习如何打破思维定式。
多次举办个人钢琴即兴弹奏音乐会,放眼厦门、福建乃至全国也不多见。不过,即兴演奏常被贴上“不入流”标签的现象,苏思炯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多人将即兴演奏与流行音乐简单等同,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古典音乐大师都是杰出的即兴演奏家。他们的传世之作,往往源自即兴演奏中迸发的灵感,再经反复打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