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抢鲜! “第一船”海鲜上岸啦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A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王元晖 沈彦彦)昨日12时28分,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闽厦渔90218”收鲜船踏着碧波,缓缓靠泊厦门高崎渔港。作为今年厦门海域开渔以来第一艘回港的收鲜船,它带着首批约30吨的海鲜上岸,把今年厦门“第一船”最新鲜的海产品送上市民的餐桌。

  劈风斩浪8小时

  赴闽南渔场“收鲜”

  作为收鲜船,“闽厦渔90218”船自身并不参与直接的海上捕捞作业。16日12时,它在今年厦门海域开渔的号角声中加足马力,劈风斩浪8个多小时,抵达离厦门一百多海里之遥的闽南渔场——在那个漂浮着各式各样捕捞船的海上市场,遇到价格公道的渔获物,船上的采购员甚至不经太多的讨价还价便“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在一番“买!买!买!”之后,“闽厦渔90218”收鲜船第一时间调转船头回港。

  “闽厦渔90218”收鲜船所在的海臻汇水产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俩辉说,今年很幸运,无意中创造了一个“厦门第一”——但对他们而言,在开渔之初,只有“赶市场”,才能“拼”到好价格。市场果然没有令他们失望。一船的新鲜渔获,还没到岸,就被各路商贩及有意尝鲜的市民锁定。

  鱿鱼、巴浪鱼、石斑鱼、红娘鱼、梭子蟹、红花蟹、杂鱼……在这些琳琅满目的渔获物中,冰鲜产品居多。手脚麻利的工人们,接力把海鲜搬运上岸,为了提高搬运效率,他们还在岸边和船上搭起了传送带,方便一筐筐海鲜从渔船输送到岸上。这些海鲜称重过后,迅速装车离港,送往市场。

  岸上,厦门市闽台渔港发展保障中心通过“渔港渔获物定点上岸可追溯系统”核验,并衔接批发市场“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系统对水产品进行赋码——这一过程相当于给渔船捕捞水产品贴上身份证,实现从捕捞到进入市场的全流程可追溯。

  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食安部副经理李剑峰预测,随着今后收鲜船、捕捞船的陆续回港,海捕类海鲜的品种及供应量将明显增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厦门水产品市场价格。

  等不及渔船卸货

  市民自行上船挑选

  昨天下午5时许,“闽厦渔90218”收鲜船再度“轻装上阵”,第二次向闽南渔场进发。而与之逆向行进的,是众多趁着海水涨潮、满载而归的小渔船。

  下午6时许,翔安琼头、欧厝等拥有渔船靠泊码头的传统渔村,前来蹲守归来渔船的商贩和市民比比皆是。今年厦门海域开渔后,最大的舢板船回港潮在此刻出现——海水还在不断上涨,向最高位逼近,渔船上的渔民趁势撒下当天的最后一网,并借助潮汐的力量驶回码头。

  琼头避风坞码头,俨然成了一个自发形成的海鲜市场。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中,一些急性子的市民甚至自行爬上渔船,直接在尚未卸货的渔船上挑选自己心仪的新鲜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