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提升韧性 守护安宁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A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余蕊 伟伟

  风雨“大考”,牵动人心。

  从今年入汛到台风“杨柳”影响厦门,“厦门开启倒水模式”“厦门降雨什么时候停”等话题接连上热搜。高关注度不仅源于降雨“多且密”——仅7月11日单日降雨量达198.4 毫米,创1961年以来同期纪录;也因强降雨与海峡论坛、高考、演唱会、乒超联赛等重大活动密集叠加,让城市运行与民生安全保障难度陡增。

  面对“大考”,厦门迎难而上,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市迅速恢复安宁有序。“暴雨热搜”与“城市如常”的“一动一静”,显现出厦门在屡经风雨后淬炼出来的“韧性”。

  安全可靠是韧性城市的突出特征。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是一项多领域、系统性工程,既需短期应变力,更需长期适应力。作为东南沿海台风多发城市,厦门风险点复杂多样,更需要在日常下好“平常功”。

  “善除患者,理于未生”。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科学高效的制度设计是关键。为了破除部门和领域壁垒,实现防御体系高效协同,厦门将五十多个市级部门纳入防汛抗旱指挥体系,确保指挥调度有序,做到闻令而动、如臂使指。同时,严格坚持“动态复盘”。例如,针对台风路径偏差、积涝点分布变化等问题,相关部门动态优化雨水管网建设、积水风险点“一点一策”等多项治理方案,及时完善“工具箱”,以便从容应对。

  提升安全韧性需要执行层面的“刚性”支撑。持续锻造高效落实的硬本领,才能将制度优势转换为实战成效。厦门以“责任督查+实战演练”不断强化执行能力,常态化组织跨部门演练,通过“反复练、练反复”,确保应急状态下每个环节能“接得住、转得顺”。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已开展防汛应急演练370多场,通过以练备战、以练促战,让“知道”变“做到”,不断提升执行的力度、精度。

  (下转A03版)

  (上接A01版)

  提升安全韧性,必须夯实技术底座。近年来,厦门持续发力以数智化赋能应急防御体系建设。例如,排水防涝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内涝风险实时监测、预警,并动态更新全市易涝风险电子地图,以优化AI算法监测重点区域,全面提高道路积水发现效率。这就好比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搭建起城市的“感知神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安全防护能级,推动城市治理由“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跃迁。

  “韧者笃行,韧则行远。”气象部门估计,8月厦门降水量较常年偏高,防汛工作任重道远,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心理。唯有慎终如始,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按照“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目标,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防范上精准发力、在责任上压紧压实,才能持续筑牢坚实的堤坝,提升韧性、久久为功,持续守护厦门的安宁。